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与作用总结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与作用总结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类调节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种类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与作用总结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提醒:植物体内没有相应的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因而可以持续作用较长时间,效果稳定。

3.种类

(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吲哚丁酸(IBA)。

(2)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1)啤酒工业:赤霉素解除大麦粒的休眠,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

(2)膨大剂:水果长势加快、个体变大、成熟加快而提前上市,但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不宜长时间储存。

(3)青鲜素:抑制马铃薯大蒜洋葱等的发芽,延长储藏期,但有致癌等副作用。

(4)乙烯利催熟(乙烯利为液体,当pH大于3.5时,会不断分解释放出乙烯)。

(5)赤霉素增加芦苇芹菜等)纤维长度。

(6)生长素类调节剂(2,4-D、萘乙酸NAA等)的应用。

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浸泡枝条,促进生根。(www.xing528.com)

提醒:扦插时保留嫩芽或幼叶,就是由于其能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②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子果实(外源生长素类调节剂替代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

③防止落花落果(保蕾保铃)。

温馨提示

①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类调节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种类型。

5.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好处

(1)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如:能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2)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6.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负面影响

(1)使用不当,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2)过量使用,可能给人体健康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提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使用时期、使用方法等都密切相关;合理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故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时也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