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图阶段-全面介绍设计文件和坐标标注

施工图阶段-全面介绍设计文件和坐标标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等。一般红线内采用施工坐标标注,确定建(构)筑物、道路广场位置;红线及红线外采用测量坐标标注,确定红线、用地界限、市政道路及周边建(构)筑物位置。

施工图阶段-全面介绍设计文件和坐标标注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等。

1.图纸目录

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设计项目名称建筑面积、工程造价序号、图号、图名、图幅、图纸页数、附注等。

2.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此表可列在总平面图上)。

3.总平面定位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一般将现状地形图作为总平面图的底图背衬灰化,保留部分按现状用细实线表示,扩建、预留建筑物用中粗虚线表示,拆除建筑用带叉细实线表示。

(2)测量坐标网。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网和自建施工坐标网,当采用施工坐标网标定位置时,要列出施工坐标与测量坐标的换算关系。一般红线内采用施工坐标标注,确定建(构)筑物、道路广场位置;红线及红线外采用测量坐标标注,确定红线、用地界限、市政道路及周边建(构)筑物位置。

(3)建(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建筑物用粗实线表示其外轮廓线,构筑物用细实线表示其地上部分的外轮廓线,地下建筑用虚线表示其外轮廓线。层数用阿拉伯数字或黑圆点的数目表示。定位坐标应以建筑物外墙、外柱轴线的交点或建筑物外墙线交点为坐标标注点。标注建筑物总控制尺寸,建筑物退红线的控制距离等。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的定位或相互关系尺寸。此部分设施(包括围墙、大门)定位坐标,一般标注其中心线控制点的坐标或其外边线交点的坐标,相互关系尺寸标注控制尺寸和相互间的距离。

(5)指北针或风玫瑰图、尺寸单位、比例、图例、设计说明等。

4.竖向布置图(场地排雨水图)

(1)场地测量坐标网、施工坐标网,各种控制线。

(2)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建(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路面中心和排水沟顶及沟底)、纵坡度、纵坡距、关键性坐标,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必要时表明道路平曲线及竖曲线要素。

(6)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用坡向箭头表明地面坡向,当对场地平整要求严格或地形起伏较大时,可用设计等高线表示。

(8)指北针或风玫瑰图、尺寸单位、比例尺、补充图例说明等。

5.土方图(www.xing528.com)

(1)场地四界的施工坐标。保留场地测量坐标网、施工坐标网、各种控制线。

(2)只需保留总平面图中的建(构)筑物、道路等图形部分,且用细度线表示而将其文字及数字部分省略,建(构)筑物位置用虚线表示。

(3)方格网及其定位,各方格点的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填方区和挖方区的分界线,各方格土方量,土方行列汇总。

(4)土方工程平衡表

(5)设计说明一般包括:设计依据、设计重点或难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提醒施工单位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等。

6.管道综合图

(1)保留场地测量坐标网、施工坐标网、各种控制线。

(2)总平面布置只需保留总平面图中的建(构)筑物、道路等图形及相关文字部分。

(3)各管线平面位置,注明各管线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和管线间距。

(4)场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用定位坐标或相对距离表示。

(5)管线密集的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表明管线与建(构)筑物、绿化之间及管线之间的距离,并注明主要交叉点上、下管线的标高和间距。

(6)指北针、管位标准断面、图例、说明。

(7)设计说明一般包括:设计依据、设计重点或难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提醒施工单位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等,并注明“本图仅为各管线的汇总协调,管线施工要以各管线专业的施工图为准”。

7.绿化及建筑小品布置图

(1)总平面布置只需保留总平面图中的建(构)筑物、道路等图形部分,有古树、古迹的应表示出其保护范围。

(2)绿地(含水面)、人行步道及硬质铺地的定位。

(3)建筑小品的位置坐标或定位尺寸、设计标高、详图索引

(4)指北针、尺寸单位、比例、图例、施工要求等。

8.详图

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池壁、广场、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停车场地面等详图。另外还有人行道及建筑小品等详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