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规划:道路街巷要素转译

智能规划:道路街巷要素转译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1街:道路街巷要素转译道路街巷要素转译包括临街设施、快慢分区、界面虚实、贴线控制、绿化景观等方面。

智能规划:道路街巷要素转译

空间性要素聚焦于城市设计的中微观尺度,包括道路街巷、街区建筑、开放空间三大类型(简称为街、坊、场)。三者侧重于城市设计空间形态的不同方面,又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细分城市空间形态要素,形成中类和小类要素。通过这种逐级细分的层级体系,逐步将城市设计的三维蓝图转译成数字化管理的基本要素,在提高精度的同时,使决策者能有直观的感受,从而对街道、界面、形态、边界等层面进行全方位和全尺度的把控。

2.3.1 街:道路街巷要素转译

道路街巷要素转译包括临街设施、快慢分区、界面虚实、贴线控制、绿化景观等方面。街道是城市最具有活力的空间之一,其规划管控更多地面向重点建筑和界面控制。临街设施指的是临街重点建筑如医院、小学等,针对不同设施类型的管控要求,转译成线性要素和文字。快慢分区控制街道的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以线性要素和文字展示。界面虚实、贴线控制针对街道界面的节奏感和贴线率,保证临街界面的连续性。绿化景观主要针对街道绿化、防护绿地等,将其转译为线性要素。

2.3.2 坊:街区建筑要素转译(www.xing528.com)

街区建筑要素包括街坊退线、基准高度、街坊色彩、建筑色彩、高层屋顶和街坊开口等方面,对街区强制性要求和空间形态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管控。街坊退线主要依据建筑退道路红线(特殊地段如防护绿地或者需要拓宽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另外注明),将退线要求转译成数字化平台上的线性要素和文字标注。基准高度指的是该街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并对部分标志性建筑进行单独注释说明,转变传统控规单一高度控制方式,将其转译成面状要素和文字标注。街坊色彩和建筑色彩对街区和建筑的色彩进行控制及引导,并在数字化平台上模拟实际效果。高层屋顶主要针对建筑风格,基于不同文化风貌分区或者特定历史风貌分区内的高层建筑屋顶应有相应的调整与控制,在数字化平台中以模型展示及文字标注展示。街坊开口控制街区沿街面的道路开口,将禁止开口界面转译为线性要素。

2.3.3 场:开放空间要素转译

开放空间要素转译包括出入口、视廊、软硬地、植被等方面。出入口设置将开放空间的建议入口位置转译为点状空间要素。视廊指的是视线通廊控制,为强制性控制内容,在数字化平台上以线性空间展示。软硬地指的是开放空间的地面材质,一般以绿地和硬质铺地区分,在数字化平台中以纹理和文字展示。植被控制面向开放空间的植物类型,可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进行分类,在数字化平台中通过建模和文字标注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