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复兴式室内设计初步

中国传统复兴式室内设计初步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者则是中国近代新建筑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传统复兴潮流。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整体布局设计吸取了中国古代陵墓布局的特点,体现了传统中国式纪念建筑布局与设计的原则。整个建筑和室内空间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仪式活动的需求,也符合了中国人对于孙中山作为一位历史伟人的想象。

中国传统复兴式室内设计初步

在中外建筑文化碰撞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中西交汇建筑形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洋化”,另一种是外来“洋建筑”的“本土化”。前者主要出现在沿海侨乡的住宅、祠堂和遍布各地的“洋式店面”等民间建筑中,大多数是由中国本土的民间匠师自发形成的,其特征是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中生硬地掺和洋式的门面、柱式和细部装饰。后者则是中国近代新建筑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传统复兴潮流。这股潮流先由外国建筑师发端,后由中国建筑师引向高潮。

由建筑师吕彦直(1894~1929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整体布局设计吸取了中国古代陵墓布局的特点,体现了传统中国式纪念建筑布局与设计的原则。在祭堂的设计中,西方式的建筑体量组合构思与中国式的重檐歇山顶的完美组合,真正地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建筑构思。在细部处理上,吕彦直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壁柱、额枋、雀替、斗拱等结构部件运用钢筋混凝土石材相结合的手法来制作。祭堂的顶部为覆斗式天花并施以彩绘。就覆斗式的内部空间来看,其室内空间与平顶式相比就更加开敞宽阔,高起的天花不会产生大片平顶的压抑之感,而是给人以良好的空间印象。祭堂内部庄严肃穆,12根柱子铺砌了黑色的石材,四周墙面底部有近3m高的黑色石材护壁,东西两侧护壁的上方各有4扇窗牖,安装梅花空格的紫铜窗。整个建筑及室内空间参考了与现代历史相关联的著名中式和西式纪念物来进行设计。经过道进入墓室,环绕圆形墓圹、瞻仰圹内的石椁和安卧于石椁之上的孙中山卧像。整个建筑和室内空间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仪式活动的需求,也符合了中国人对于孙中山作为一位历史伟人的想象(图2-22)。

978-7-111-59250-1-Chapter02-23.jpg(www.xing528.com)

图2-22 南京中山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