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室内设计初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室内设计初步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建筑颇为流行,在宫殿建筑中以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为代表;在陵墓建筑中则以战国中山王陵为代表,其墓椁内出土的兆域铜板图是中国现知最早的建筑设计图。春秋时期还诞生了被后世建筑工匠尊称为“祖师”的鲁班。图2-9 金釭在陕西凤翔春秋秦都雍城遗址中先后出土了64件青铜建筑构件。同时根据金釭安装在壁柱和壁带上的不同部位,以不同型制的金釭加以箍套。

春秋战国时期的室内设计初步

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建筑颇为流行,在宫殿建筑中以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为代表;在陵墓建筑中则以战国中山王陵为代表,其墓椁内出土的兆域铜板图是中国现知最早的建筑设计图。春秋时期是最讲礼制的时代,仅与室内设计相关的住宅形式、凭几样式、座席方式及建筑色彩方面,就都有一套相当严格并且极为细致完整的等级规范制度。春秋时期瓦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各种瓦的类型和其上的装饰纹样都已经比较丰富。春秋中晚期以后,楚国日渐强盛,以精美的髹漆工艺和精湛榫卯工艺著称的楚式竹木制家具迅速发展并且大放异彩,不仅家具类型的品种增多,而且其设计制作也日渐成熟。同时伴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和铁器的广泛使用,铜镜开始大量流行。战国时期还发明了铜灯。铜灯造型各异,其设计独具匠心,可谓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设计作品。春秋时期还诞生了被后世建筑工匠尊称为“祖师”的鲁班。

978-7-111-59250-1-Chapter02-9.jpg

图2-9 金釭

在陕西凤翔春秋秦都雍城遗址中先后出土了64件青铜建筑构件。大件的形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内转角型、外转角型、尽端型和中段型。杨鸿勋先生研究认为,大件的用途应是宫殿中壁柱、壁带上面的构件,即金釭[9]。还有少数小型转角和梯形截面的构件,据推测应为门窗构件(图2-9)。当时大型宫殿是采用土木混合结构解决屋盖、楼层的荷载问题的,即除用木柱支承外,并多用版筑承重墙或墩、台。因为版筑承重部件耐压而不耐弯剪,所以在其两侧用木框架拢之。框架的竖向杆件称为壁柱,联系各壁柱的横向杆件称为壁带。金釭则是加固版筑墙的壁柱和壁带的建筑构件。壁柱和壁带都是露于壁面,一般与壁面平齐。壁柱的截面为方形,壁带的截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尺寸与壁柱相等或略减。因此金釭的截面大小是方形筒状中空的,恰好可以箍套在壁柱和壁带上,端部用木楔挤紧加牢。同时根据金釭安装在壁柱和壁带上的不同部位,以不同型制的金釭加以箍套(图2-10)。(www.xing528.com)

在早期,金釭的四面都是铜版,如同一个箍套,仅露明的看面上有纹饰,其功能更多的是出于建筑结构构造上的考虑。后来为了节省铜料,将嵌入壁中的部分做成框架的形式。再后来为了更节省铜料,做成了单面片状的形式,此时金釭在早期作为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的性质已经隐退,而演化为了纯粹的建筑装饰。“金釭”后来多称为“列钱[10]”,从“列钱”的解释来看,不难理解其作为纯粹装饰物的意味就更加突出了[11]

978-7-111-59250-1-Chapter02-10.jpg

图2-10 金釭可能安装位置示意图(杨鸿勋复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