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按耐火性分类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按耐火性分类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的。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为4级,如表9.2所示。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所谓耐火极限,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h表示。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按耐火性分类

所谓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它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的。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为4级,如表9.2所示。

表9.2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单位:h

注:①除规范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用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③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 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 h的不燃烧体;
④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确有困难时,可采用0.75 h不燃烧体。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类

①非燃烧体:指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材料等。

②燃烧体:指用容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材、纸板、胶合板等。(www.xing528.com)

③难燃烧体:指用不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者用燃烧材料做成,但用非燃烧材料作为保护层的构件,如沥青混凝土构件、木板条抹灰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所谓耐火极限,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h表示。只要以下3个条件中任一个条件出现,就可以确定是否达到其耐火极限。

①失去支持能力:指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例如:受火作用后的钢筋混凝土梁失去支承能力,钢柱失稳破坏,非承重构件自身解体或垮塌等,均属失去支持能力。

②完整性被破坏: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燃物燃烧起火。例如:受火作用后的板条抹灰墙,内部可燃板条先行自燃,一定时间后,背火面的抹灰层龟裂脱落,引起燃烧起火;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使钢筋失去预应力,发生炸裂,出现孔洞,使火苗蹿到上层房间。在实际中这类火灾相当多。

③失去隔火作用: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例如:一些燃点较低的可燃物(纤维系列的棉花、纸张、化纤品等)烤焦后导致起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