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逆向性思维的应用效果,思维与汽车维修

逆向性思维的应用效果,思维与汽车维修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逆向思维是一种背逆常规思维,用与常规思维相矛盾或相反的思维视角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创新探索中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独树一帜,新颖独到,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逆向思维着眼的是事物的对立面。这正是用逆向思维方法说明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地顺从传统的经营理念,缺少逆向思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逆向性思维的应用效果,思维与汽车维修

逆向思维是一种背逆常规思维,用与常规思维相矛盾或相反的思维视角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逆向“逆”的是“一般人思考的方向”。在创新探索中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独树一帜,新颖独到,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正忙着工作,他的儿子却在旁边吵吵闹闹。父亲无可奈何,随手拿出一本旧杂志,把杂志中的一张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张世界地图,撕成大小不等的碎片,拿给儿子,说:“小家伙,如果你能把这张地图拼好,我就给你五元钱。”

父亲以为这样就会使儿子老老实实地花上一上午的时间。因为,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要想把那么凌乱的世界地图碎片复原,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然而,没过十分钟,儿子就跑过来敲他的房门,父亲看到儿子居然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问道:“儿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儿子回答说:“是这样,这张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想如果把这个人正确地拼到一起,那么背面的地图也应该是正确的。”于是,父亲给了儿子五元钱。

这个小孩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不要过分执著于我们所做的事,冷静下来,反过来思考一下,也许事半功倍。

逆向思维充满了辩证思想和哲学智慧。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理解,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是逆向思维的理论基础。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是有无相互生成,难易相互对应,长短相互存在,高下相互显现,音声相互和谐,前后相互随从。离开一方,另一方则不能孤立存在,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前进。老子不仅考虑到了正向也考虑到了逆向,扩大了思维空间。例如,在多与少的问题上,他说:“少则得,多则惑。”在高与下的关系上,他说:“高以下为基。”在贵与贱的关系上,他说:“贵以贱为本。”在大与小的关系上,他说:“为大于其细。”在强与弱的关系上,他说:“弱之胜强。”他还说,讲美的时候,丑就跟上来了,有美就有丑,美与丑相关联,彼此不分离。老子为什么这样观察问题呢?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即返回的意思,是指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矛盾的转化和事物的发展。弱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矛盾的对立面存在着推动事物前进的潜在动力。逆向思维着眼的是事物的对立面。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www.xing528.com)

老子强调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图难于其易”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从细易处着手。面对细易的事情,不可掉以轻心。“难于”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地思考,细心而为之。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

“圣人处无为之事”即我们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无为胜有为,有思胜无思,这种做事的态度乃是思考的结果,不妄为,不非为。无为实则绕开主要矛盾,采取迂回战术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可见老子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实乃大为也。这正是用逆向思维方法说明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关于逆向思维,还可以从“正言若反”四个字中得到启示。“正言若反”出自《老子》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一个正确的道理常常和普通人的常识相反,使人一时难以接受。事实正是如此,千百年来,人们看到的是太阳朝出暮落,大地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是普通人的常识。哥白尼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时被人们视为异端邪说,然而科学已经证明,“日心说”是“正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地顺从传统的经营理念,缺少逆向思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瑞士曾以机械式钟表统治钟表市场一个世纪,占世界钟表市场销售量的40%,兴旺时期达80%。1954年,瑞士一个工人发明了电子表,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却未受到满足于机械表的瑞士的重视。而美国却凭借其电子技术优势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电子表成功,并很快占领市场,使瑞士于1971年反而从美国进口电子表。到1981年,瑞士的机械式钟表的市场份额下降到9%,致使其1600家钟表厂倒闭了800家,一半钟表工人失业。

战争中,有时也需要将问题“倒过来思考”。例如,古代有的军事将领在得到军师们拟订的作战方案后,往往会在临战时将其“倒过来打”。因为他们认为,按照根据一般军事思想制订出来的作战方案去打,对方也能想到,对方也就自然会对这种打法严加防范。所以,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便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军事史上著名的“减兵增灶”就是对“增兵减灶”的视角反转。在文学史上,把习惯的东西陌生化和把不习惯、不熟悉的东西变成习惯的东西也是著名的视角反转。反向求索是一种阻力最大的视角转换方法,但也是出奇制胜、屡建奇功的视角转换方法。

世界上有人是乐观主义者,有人是悲观主义者,二者的差异就在于观察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在乐观派的眼里,总是阳光明媚、莺歌燕舞;而在悲观者的眼中,总是一片灰暗,到处充满着阴谋陷阱。乐观主义者逛大街,带了100元钱花掉了99元,他会惊喜地说:“咦,还剩1元钱!”如果是悲观主义者,他会伤心地说:“唉,只剩1元钱了!”乐观主义者在洗完澡后,看到澡盆里的水还很清,他便说:“水这么清,可见我身上是多么干净!”如果换了悲观主义者,则会说:“水这么清,可见我身上的脏一点儿也没洗下来!”如果在洗完澡之后,澡盆里的水已经很脏,乐观主义者便说:“水这么脏,可见我身上的脏都已经洗下来了。”而悲观主义者则会说:“水这么脏,可见我身上的脏一点儿也没洗下来!”

反向思维的艺术也包括训练大脑朝一般的大众舆论相反的方向进行探索;但是,要以当前所发生的事件和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来衡量你的结论。如果多数人考虑问题是以自我为出发点,那么以他人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就是逆向思维;如果多数人考虑问题以现在为出发点,那么以未来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就是逆向思维;如果多数人对某一问题持肯定意见,那么持否定意见的就是逆向思维。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绝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