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省农业防治成果-陕西省志·农业志(1986~2015年)

陕西省农业防治成果-陕西省志·农业志(1986~2015年)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吸浆虫的品种有咸农151、白郑引、武农99、陕7859、偃师9号等。实行水稻—油菜、油菜—小麦或小麦—棉花轮作,有利于防治全蚀病、吸浆虫。农业部1999年印发《全国夏蝗防治现场会纪要》,要求应急防治与生态控制相结合,2000年陕西明确“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治蝗工作。截至2015年,各类蝗区生境改造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占蝗虫常发面积的70%,有效抑制了蝗虫发生危害。

陕西省农业防治成果-陕西省志·农业志(1986~2015年)

(一)选用抗病虫品种 应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

小麦 选用抗病虫品种比较有效的是防治小麦条锈病、黑穗病和吸浆虫。抗条锈病品种主要有7125、秦麦4号,系长武县以水源11号为抗源育成;耐条锈病有小偃系列品种(但不抗吸浆虫)。比较抗黑穗病的品种有小偃6号、小偃107、陕7852、咸农151、陕农229等。抗吸浆虫的品种有咸农151、白郑引、武农99、陕7859、偃师9号等。

玉米 玉米抗病品种主要有抗大斑病、小斑病的中单2号、陕单9号、户单1号等。

水稻 早期抗稻瘟病品种有汕优63、广二石、901等,以后D优系列、汕优63、岗优22、多系1号等。

棉花 抗枯、黄萎病品种有陕1155、86-1、抗5等;抗棉铃虫品种有美棉33B、晋棉26、优抗5号、中棉29、中棉38、GK-2、GK-12、双价棉等。使用抗虫棉品种效果比较好,基本可控制二代棉铃虫发生,2000年以后抗虫棉面积占棉花面积的95%以上。(www.xing528.com)

(二)栽培管理措施 主要有调整播期和播种方式、合理密植、轮作倒茬、深耕翻土、清洁残秆、秸秆还田等。调整播期可错开病虫发生高峰与作物敏感生育期。小麦栽培上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小麦抗逆能力。适当推迟关中西部小麦播期,可以减轻秋苗期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陕南水稻提前或推后插秧时间,可错开三代稻苞虫危害高峰与破口抽穗期,降低危害。实行水稻—油菜、油菜—小麦或小麦—棉花轮作,有利于防治全蚀病、吸浆虫。播前深耕翻土,能有效降低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越夏的病虫基数。夏玉米硬茬免耕技术可提高玉米二代黏虫卵成活率和吸浆虫越夏存活率,在栽培上应引起注意。果树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枯梢死枝,清扫果园枯枝落叶僵果,对降低果园病虫害基数,减轻来年危害效果显著,在果区普遍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杀死秸秆中越冬存活玉米螟、水稻螟虫等害虫,但却增加了小麦赤霉病菌源量,提示人们栽培上注意合理安排茬口。(三)生境改造 主要是通过种植害虫不喜食或有驱避作用的作物控制害虫危害,比较典型的事例是蝗虫适生地改造工程和果园生草。1987年以后,在蝗区垦荒造田、植树造林、养殖水产、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改造蝗虫生境,减少宜蝗面积。1993年蝗区开挖鱼塘2万余亩,挖池种藕2000余亩,开垦荒地20余万亩。

农业部1999年印发《全国夏蝗防治现场会纪要》,要求应急防治与生态控制相结合,2000年陕西明确“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治蝗工作。蝗虫常发的大荔、华县、华阴、合阳、韩城、临渭等地积极调整作物布局,推广种植棉花、苜蓿、莲菜等蝗虫不喜食作物,开展植树造林,改造蝗区生境。截至2015年,各类蝗区生境改造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占蝗虫常发面积的70%,有效抑制了蝗虫发生危害。

图3-4-1 蝗虫生境改造

苹果猕猴桃等果树行间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鼠茅草等绿肥植物,为草蛉、瓢虫等天敌提供栖息环境,改善果园生态。2015年全省实施果园生草面积82万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