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武帝封救龙山,平凉故事揭秘

光武帝封救龙山,平凉故事揭秘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龙山原名救龙山,在官道岔内正北。相传此山是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征讨隗嚣战败时的避难之地,他回朝后诏封“救龙山”。后光武帝派嚣故友马援去劝其降汉,嚣怀野心,不听其劝。光武帝多次让嚣归顺,嚣拒礼用兵,总是不降。红日当午,山场钟敲三响,接着军鼓阵阵,号角齐鸣,光武帝身穿皇袍,由南朝北走上高台,面向圣山(九龙山)真武大帝庙焚香,奠酒,叩首而拜。

光武帝封救龙山,平凉故事揭秘

九龙山原名救龙山,在官道岔内正北。相传此山是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征讨隗嚣战败时的避难之地,他回朝后诏封“救龙山”。直到明朝嘉靖皇帝路过官道岔在山中避雨时,在庙壁上题诗,才改名为现在的九龙山。

汉光武帝建始三年,隗嚣上书朝廷,“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派遣使者为隗嚣封王晋爵,被嚣拒绝,“乃斩其使,出兵击之。”后光武帝派嚣故友马援去劝其降汉,嚣怀野心,不听其劝。光武帝多次让嚣归顺,嚣拒礼用兵,总是不降。

建武八年,光武帝全力讨伐隗嚣,派中郎将来歙攻取略阳,自己亲率大军直奔隗嚣故里成纪而来。刘秀几十万大军分东、中、西三路向陇右逼近。嚣怕故里成纪有失,急命牛邯从瓦亭增援阿阳。牛邯得令后连夜赶至阿阳城下扎下营寨,探兵报刘秀率军经陇右过华家岭直奔阿阳而来。为拒汉军于城外,牛邯令大将王遵守城,自率一支精兵到官道岔口乏牛坡一带设伏,以挫汉军锐气。

刘秀一路过关斩将,势不可挡。汉军随帝亲征,无往不胜,军中产生了轻敌情绪,认为嚣军见帝中军定是闻风丧胆,不敢正面阻击,便毫无戒备地翻越祁家大山,直到乏牛坡前。

汉军先头部队过了乏牛坡,涉渡狗娃河已到八里川,当刘秀中军刚下乏牛坡时,忽闻东西两边山林中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冲下无数嚣军,潮水般地向竖有“刘”字大旗的车仗涌来,汉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敌军冲昏了头,仓促应战,不多时,汉军被分割围杀,兵不顾将。

刘秀见情况不妙,弃车跳上战马,冲杀突围。在他身边不见汉军,嚣军不断涌来,他向前奋力拼杀,还是冲不出去。看来敌人是专门要捉拿刘秀的。擒贼先擒王,这是牛邯早就安排好的,放过前锋人马,集中兵力攻打刘秀,刘如被擒,战局全胜。

刘秀眼看前面突围无望,一看身后敌兵较弱,于是单枪匹马向后冲去,总算杀出了一条血路,落荒而逃。人常说慌不择路,刘秀见山上有条羊肠小道,就打马冲了上去。牛邯一看刘秀要逃脱,忙命骑兵追赶。谁知走不多久,前面无路,马不能行,刘秀只得弃马步行,过白狐咀,向林木葱茏的西山而去。

刘秀来到山前一看,此山高雄陡峭,山下浓雾缭绕,遍山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山上有几座庙宇,还有钟声传来,一看是个藏龙卧虎的去处,便忙拨开荆棘,寻路而上。后面敌骑追兵越来越近,能听到马蹄声了,幸亏山下雾浓,他们一时找不到刘秀。

在草木的掩护下,刘秀奋力向山上攀登,手脚被荆棘划破,也不知痛,来到一条树密草长的小沟,他觉得这里可以隐蔽,想停下来休息片刻。刚坐下,树上飞来几只喜鹊,叽叽喳喳乱叫,刘秀怕招来追兵,生气地骂道:“把你这入伏天不得喝水、增九天不得入窝的坏毛虫,有喜则报,我今落难,乱噪什么?”骂完,喜鹊飞走了,可追兵也找上来了,他不敢久留,再往山上爬去。

刘秀一进山门,只见有一位须发雪白的道长手执拂尘迎面而来,他忙向道长施礼跪拜道:“我刘秀征讨隗嚣,中了埋伏战败,逃到圣山,望道长相救。”道长同意救他,引他来到无量殿前一平台处,只见这里有一口大钟,道长说你就藏在此钟之内,保管躲此一难。道长说完,用手中的拂尘绕钟轻轻拂了几下,说了声“起”,那大钟半口直立,刘秀弯腰钻了进去。

追兵来到山上,不见刘秀踪影,忽见庙前有一道长,便前去问道:“您老见有一汉将来得此山?”道长说:“刚才见有一汉将上得山来,现不知去向。”道长说完就不见了。追兵们在山场到处翻腾,没搜出刘秀,他们对庙前那口大钟起了疑心,便令军士掀起看看。开始过来了四位壮汉,他们用尽平生力气,大钟纹丝不动,接着又来了几个壮士一起合力,七手八脚,弄了半天,钟还是掀不起。后来他们敲呀,撬呀,挖呀,办法用尽了,可是大钟依然不动。最后有人想出一条毒计,在大钟周围堆上干柴,用火烤,如里边有人定会烤死。(www.xing528.com)

军士们很快找来了干柴,把整个大钟都围在里边,正准备点火,就在这时,本来晴好的天空,山头上过来一朵黑云,顿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刚点着的火被浇灭了,柴也淋湿了。军士们没办法,刚想离去,雨停了,太阳普照着大地。那个为首的追兵想,人没抓到,连个下落也没有,回去怎么交差?他又命士兵再次点火烧钟,柴湿火还没点着,雨又下起来了。就这样折腾了三次,火始终没点着。正当他们力竭智穷的时候,汉军救兵赶到,嚣军望风而逃。

后来得知这位救了光武帝的道长,原来是太上老君,那天刚好路过此地,一看刘秀有难在逃,掐指一算,汉室江山未尽,刘秀正是兴汉之主,不该受害,就按下云头,来到山场,才使刘秀幸免于难。

嚣兵逃去了,刘秀在大钟内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他醒来的时候,原来倒扣着的大钟侧躺在地上,不知是谁给弄翻的。他站起来时,他的战马也长嘶着跑来了,救兵听到他的马叫声,很快找上山来。刘秀向救兵了解战况,没想到在他逃难的半天时间里,阿阳嚣军被全歼了。

原来,当刘秀独自杀出重围逃上山时,已到八里川的汉军前锋得到急报,火速回转马头,飞奔杀向乏牛坡,牛邯寡不敌众,手下人马多半战死。就在乏牛坡大战的同时,东西两路汉军同时来到阿阳城下。王遵一看几十万汉军把城围得铁桶一般,知道守不住,又得报牛邯已战败投降,也就开城投降了。

刘秀传令全军扎营在山下。第二天,刘秀命令军士在山下平地上用土筑起一座高台,他自知是天神救了自己,所以要在这里祭拜天地和神灵,一来谢救命之恩,二来祷告上苍保佑汉室重振,江山永固。

中午时分,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皇驾塬(现名黄家园)草地上几万汉军分营列队站成一大片,身穿战甲,手持兵器,个个精神抖擞,神情庄严肃穆,等待着祭天时刻的到来。红日当午,山场钟敲三响,接着军鼓阵阵,号角齐鸣,光武帝身穿皇袍,由南朝北走上高台,面向圣山(九龙山)真武大帝庙焚香,奠酒,叩首而拜。台下三军跪倒叩首毕,光武帝转身面向三军,高呼:“上苍保佑,嚣贼诛灭,天下一统,汉室必兴。”连呼数次,气壮山河。祭天台就是人们所说的土墩。这里后来被水冲了个壕沟,现在人们叫它墩壕。

祭天后,光武帝令中军去阿阳与东西两路军会师,将领们问所去路线时,刘秀说:“乏牛坡的那个坡我再不想下去了,就从此翻山南下阿阳,经成纪过略阳回洛阳吧。”这一路过三阳,就是“三阳开泰”,是一条凯旋的路线。

刘秀骑着战马,走在队伍前面,来到下河和西坡交界的地方,他跳下马,边散步边向将士们指着湾垴一村庄说:“那边是个大廛,这边是个小廛。”这几个地名到现在人们还叫着。廛,是居民的住宅、庄院,这些地名是光武帝所封,流传至今。

光武帝刘秀回到洛阳的第二年,隗嚣死了。刘秀想起西征遇难得救之事,为避难之所下诏封山名为“救龙山”。从此,救龙山有玉皇大帝殿堂,声名远扬,香火旺盛。

(王知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