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特点

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特点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树林海岸是发育红树林沼泽的特殊海岸类型。红树林潮坪是一种重要的成碳环境。海南岛红树林潮坪的微环境从海向陆依次可划分为潮下带、潮间坪和潮上坪。图3—1红树林潮坪相带划分及其相关关系示意图1.潮下带与一般陆源碎屑潮坪相似,其特征主要受潟湖开放性的影响,与红树林发育的关系不明显。

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特点

海岸(红树林)沼泽位于潮间坪和潮上坪,生长着特殊的适盐性红树林群落。红树林海岸是发育红树林沼泽的特殊海岸类型。红树林潮坪是一种重要的成碳环境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特有的潮汐适应性植物群落。全世界的红树林潮坪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西方,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美洲东西沿岸及西印度群岛,并可达佛罗里达半岛,南至巴西,经大西洋至非洲西岸;另一个在东方,以印尼的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西岸为中心,较之前者分布更广,红树林种类更丰富。

我国的红树林潮坪发育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部分海岸,其中海南岛红树林潮坪分布最广、红树林植物种类最丰富且生长较茂盛。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的微环境从海向陆依次可划分为潮下带、潮间坪和潮上坪。潮间坪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低潮坪、中潮坪和高潮坪。海南岛红树林带主要发育在潮间坪;潟湖封闭性较强,波浪作用很弱,正常浪基面与大潮低潮线距离很近,潮下带范围很窄;潮上坪受地形影响,一般坡度比较大,延伸范围有限。

海南岛红树林潮坪微环境综合划分为四个部分:潮下带、无红树林潮间坪、红树林潮间坪和半红树林潮上坪(图3—1)。

图3—1 红树林潮坪相带划分及其相关关系示意图(刘焕杰等,1997)

1.潮下带(www.xing528.com)

与一般陆源碎屑潮坪相似,其特征主要受潟湖开放性的影响,与红树林发育的关系不明显。沉积物粒度细,为粉砂—细砂,局部富含泥质,表面发育小型浪成波痕。

2.无红树林潮间坪

位于潮间坪的下部(低潮坪),大部分时间覆水,尽管无红树林植物生长,但其发育特征已明显受到红树林的影响。其宽度一般为500~1 000 m。沉积物主要为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近红树林带发育粉砂质和砂质带状沉积。底栖生物及生物扰动构造极其发育,这与红树林丰富的食物供给有关,同时孔隙水的pH、Eh值接近于潟湖水。由于生物扰动强烈,沉积物表面凹凸不平,并广布生物粪粒球。

3.红树林潮间坪

位于潮间坪的中上部(中潮坪、高潮坪),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水面以上,前缘最大深度为2 m左右,红树林是影响环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宽度一般为500~ 1 000 m。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含粉砂和有机质,有时富含有机质;发育网状潮道系统,相当部分潮汐沉积物为泥质,部分潮道沉积物为砂质。底栖生物和生物扰动构造在红树林前缘或潮道附近发育,底栖生物种类、数量相对较多;由边缘向红树林内部,底栖生物种类锐减,主要是由于停滞、酸性和缺氧的水介质条件的影响。红树林前缘或潮道两侧,红树植物种类单调;越向林内,红树植物种类越多,林相变得致密。

4.半红树林潮上坪

与滨海平原相接,覆水时间很短,多在风暴潮时。受地形影响,其宽度一般不超过50 m。沉积物为泥质或改造后的沙砾质冲积物和滩相残积物,有机质含量常比较低,局部富含有机质,表面可见到生物爬痕和足迹。底栖生物及生物扰动构造比较发育。

红树林泥炭是泥炭坪的沉积产物,以植物有机质侵入堆积为主,有机质的累积是通过潮汐植物的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速率来实现的,早期泥炭化作用的厌氧细菌更为重要。泥炭化作用可划分为生物化学氧化、生物化学还原两个阶段。生物化学氧化阶段腐殖酸主要来自木质素,生物化学还原阶段腐殖酸的生成主要与纤维素、蛋白质等降解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