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坡震害因素及框架锚索支护结构的地震动特性研究

边坡震害因素及框架锚索支护结构的地震动特性研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34坡高与震害数量关系图1.35坡度与震害数量关系图1.34表示的是坡高与路堑边坡震害数量的分布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路基“红线”内边坡高度多在40 m以下,故调查统计样本为低于40 m的边坡,可知,随坡高增加,震害数量也在增加,高度大于20 m的边坡是防护重点。图1.36震害点所处公路走向及数量与发震断裂夹角关系

边坡震害因素及框架锚索支护结构的地震动特性研究

边坡震害主要受地震强度、地形、坡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震害类型、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异,以下从坡度和坡高、岩土类型、与断裂带的夹角等方面进行论述。

1.坡度与坡高

坡高、坡度都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即使没有地震的影响,坡度越大的边坡也越容易发生灾害,坡度直接决定边坡的应力分布。一般来说,随坡度增大,坡体发育的软弱结构面增多,边坡的稳定性越低。调查统计范围内边坡灾害数量随坡度和坡高的变化关系见图 1.34 和图 1.35所示。

图1.34 坡高与震害数量关系

图1.35 坡度与震害数量关系

图1.34表示的是坡高与路堑边坡震害数量的分布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路基“红线”内边坡高度多在40 m以下,故调查统计样本为低于40 m的边坡,可知,随坡高增加,震害数量也在增加,高度大于20 m的边坡是防护重点。

图1.35表示的是边坡坡度与震害数量的统计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路基“红线”范围内的边坡坡度大多小于65°,故调查统计样本为小于65°的边坡,可知,边坡震害主要分布于35°~65°区间,坡度小于65°震害数量随着坡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坡度大于35°的边坡是防护的重点。(www.xing528.com)

2.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边坡灾害发生的承载体。调查时将边坡岩土类型分为岩质、土质、上土下岩三类,统计见表1.12所示。岩质与上土下岩边坡震害数量超过震害数量的一半,多出现崩塌性滑坡现象是“5·12”汶川地震与其他地震边坡震害的显著区别。

表1.12 不同地层岩性组合的边坡震害情况统计

3.工点路线走向与发震断裂走向的夹角

将“5·12”汶川地震发震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简化为穿过北川、映秀的一条直线,该直线走向为NE32°。以此直线为基准,将研究区域内调查统计的各线路的走向与断裂带直线夹角范围分为9个等级分别进行统计,见图1.36所示。统计显示,边坡震害数量随所处公路走向与断裂带间夹角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边坡临空面位于垂直于断层时,地震动作用最大,震害程度也最大。

图1.36 震害点所处公路走向及数量与发震断裂夹角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