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瀛寰志略》刊刻及其民主政体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瀛寰志略》刊刻及其民主政体介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瀛寰志略》这本世界地理著作,与同时代的其他著作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1850年《瀛寰志略》刚问世,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就寄回美国一部。《瀛寰志略》也很快传到了日本。据说,守旧派弹劾徐继畲有两件事与《瀛寰志略》有关,其一就是其称赞华盛顿推动民选,“公器付之公论”,这有讽刺天朝君主专制的意味。而美国当代学者德雷克在其所著的《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中直接将其称为“东方伽利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瀛寰志略》刊刻及其民主政体介绍

和很多中国传统的文人相同,徐继畲走的仍然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发展之路,地理历史著作《瀛寰志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功。这本书尽管不足15万字,但却反映出近代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去接受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积极动向,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世界地理历史的最高水平。

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也是进士,为官清廉,从小接受着洁身自好等高尚情操的熏陶。1840年以后,他一直在东南沿海任职,其有机会目睹和经历来自坚船背后的不同文明。战争的惨败,使其不停地思索夷情背后的地理历史,加快了了解世界的步伐。徐继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批阅旧籍,实践调查,作访谈笔录,反复对比敲定,终于在1848年出版了他的名著《瀛寰志略》。

《瀛寰志略》的参考资料有三类:一是,中国文献记录中有关地理的著作,至少26种,包括《吕宋纪略》《海国闻见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二是,晚明以来西方传教士所写的中文书籍、出版的刊物等,早从利玛窦南怀仁等人,更多的是马礼逊以来传教士的著作。三是,直接采访西人所得的口述史资料。徐继畲接触过并与其讨论过世界知识的西方人主要有美国传教士雅裨理、美国传教士医师高民、英国驻福州的首任领事李泰国及继任阿礼国夫妇。由此可见徐继畲在那个风气初开的历史关口,能够不顾天朝官员的“尊言”,放下架子,其严谨求实的作风值得尊敬。徐继畲能够把准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这是先知先觉者的智慧。

《瀛寰志略》这本世界地理著作,与同时代的其他著作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第一,此书不是普通的资料汇编,而是学术著作,所参考的文献内容和采访资料都是力求真实而反复考证,在去伪存真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资料的准确性、叙述的科学性都较高。第二,叙述全面、系统。第三,重点突出。第四,该书文字简洁,时代感强。

徐继畲在述及“英吉利三岛”时,就介绍了英国的两院制度,在论及美国时,其更表现出强大的兴趣,他详细介绍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的建立,参众两院的设置,州长、总统的选举,投票的规则和方法,任期的规定,等等。尤其是对美国总统和各州州长不据天下为己有,而是以天下为公,不终身也不世袭,由百姓选举产生,限年退位的做法高度赞赏。所有的这些显然与封建的君主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徐继畲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慨,对为美国建国做出贡献的华盛顿尤为赞赏,作为美国的第一届总统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在开创共和制的同时,反对终身制,实行选举制和总统年限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自秦朝以来几千年的历史,为了争王位,兄弟阋于墙,不知伤死所几。所以,徐继畲感慨道,“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可不谓人杰矣哉!”正是对华盛顿的这一赞誉,埋下了徐继畲个人仕途的祸根,却成就了另一段中美交流的史话。1850年《瀛寰志略》刚问世,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就寄回美国一部。1853年,美国在华传教士还从《瀛寰志略》中提出两段称颂华盛顿的文字,刻于花岗石碑上,赠送给美国华盛顿纪念馆。(www.xing528.com)

《瀛寰志略》也很快传到了日本。这本书对日本人了解世界,进行维新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国内而言,《瀛寰志略》问世以后,半个世纪里一直是中国人了解世界地理最受重视的著作。此书问世后,魏源十分重视,他将《海国图志》由60卷增补为100卷,从《瀛寰志略》中辑录了近4万字的资料。1866年,总理衙门特地重印了《瀛寰志略》,作为了解世界重要的工具书,1867年此书还被京师同文馆采用为教科书,19世纪70年代后成为外出使节必备的手头书籍。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出使国外时都参阅此书,康有为梁启超都读过此书,并颇受影响。

但是世事变化无常,《瀛寰志略》的问世,招致了徐继畲本人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也带来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伽利略式的人物评价也由此产生。1851年,徐继畲被免职福建巡抚,到北京任职,翌年被革职还乡。据说,守旧派弹劾徐继畲有两件事与《瀛寰志略》有关,其一就是其称赞华盛顿推动民选,“公器付之公论”,这有讽刺天朝君主专制的意味。直到1865年,学西方办洋务成为时代的潮流,遭贬的徐继畲才被召回京师,就任总理衙门。而这时,13年的光阴已经逝去。

1867年10月21日,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画像赠送给了徐继畲。这幅画像,是时任美国总统特意请人按照著名画家斯图尔特所作华盛顿肖像复制的,原作一直挂在白宫内阁会议室。画像赠送仪式相当隆重,蒲安臣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徐继畲了解世界、了解华盛顿的努力,使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贬十多年,希望当他看到华盛顿温和的面容时,不要回忆起那些逝去的悲伤岁月,相反,应该为有今天的局面而鼓舞欢喜。徐继畲也作了简短而得体的答词,首先表达了谢意,尔后称赞华盛顿已成为全人类的典范和导师,他的贤德,成为联结古代圣贤和以后隔代伟人的一条纽带。这一中美文化交流被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题为《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文中介绍了《瀛寰志略》给徐继畲带来的人生遭遇,文章说道:“对夷人的历史进行研究,成了中国人从事研究的学科中最危险的学科,而一位正直的地理学家却敢于重蹈伽利略的覆辙,这位作者就是徐继畲。”而美国当代学者德雷克在其所著的《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中直接将其称为“东方伽利略”。

这个在西人眼里伽利略式的人物,就像放映机折射出了那个时代士大夫蹒跚前行的身影,而这样的身影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中国在曲折中前行的写照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