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史:各诸侯国的均衡形势

春秋史:各诸侯国的均衡形势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周开始时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势力大致均衡,没有一个特别强大。齐国在春秋初领土虽大而势力未强。但春秋初宋的南面和东面是一些力量薄弱的陈、蔡等小国或夷邦,而北面的鲁、卫等国势力也不大,只有西面的郑国略强,对宋构成威胁,因此春秋时宋和郑矛盾较大。陈、蔡两国在中原都是弱国,因均邻近宋,在春秋初楚国势力尚未北上时,它们往往依附于宋,与较强的郑为敌。

春秋史:各诸侯国的均衡形势

东周开始时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势力大致均衡,没有一个特别强大。这里分别介绍齐、鲁、郑、蔡、宋、卫、晋、秦、燕等国的形势概况。

齐国春秋初领土虽大而势力未强。它南靠泰山,西有黄河,东临大海,三面有天然阻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其东虽有莱、夷等族,但较弱小,并未构成对它的威胁。西面的卫国也较它为弱,只是南面的鲁国当时稍强,可与其一争雄风。由于齐有鱼盐之利,经济富庶,为以后争霸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在春秋初资源尚未很好开发,所以公元前706年北戎伐齐,齐僖公还要郑国派兵相救。

鲁国北依泰山,东有大海,南邻淮夷,西南接宋,西北连齐。由于它的平原沃田均与宋、齐接壤,因此为了争夺领土常与这两国发生摩擦,但在春秋初谁也不具有压倒对方的力量。

宋国是商的后代,周王所以封其在睢水流域平原之地,就是为了便于控制它。但春秋初宋的南面和东面是一些力量薄弱的陈、蔡等小国或夷邦,而北面的鲁、卫等国势力也不大,只有西面的郑国略强,对宋构成威胁,因此春秋时宋和郑矛盾较大。

卫国在春秋初西面和北面都与戎狄为邻,东接齐国,南连郑、宋,正夹在一些较强的国家之间,四面受敌。由于共同的命运,春秋初使卫和宋往往联合起来抗击别的强国。

陈、蔡两国在中原都是弱国,因均邻近宋,在春秋初楚国势力尚未北上时,它们往往依附于宋,与较强的郑为敌。

郑国北靠黄河,西连周王室,虽国土不大,但郑伯是王室的卿士,地位特殊;加上地处中原的中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使之在中原各小国中独居首位,在齐、晋、楚等大国没有强大起来之前成为中原较强的国家,为周边诸小国所畏惧。
(www.xing528.com)

燕(北燕)虽是姬姓之国,由于地处偏北,经济较落后,在春秋时期始终没有发展成强国,一般不参与中原的争夺,只有在公元前675年曾与宋、卫共伐周惠王。公元前664年山戎入侵时,因国力薄弱,不得不向齐桓公求救。

晋国地处黄河中游,土地肥沃,虽是扶助周王室的姬姓重国,但在春秋初疆域尚小,其周围戎狄杂居,加之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剧烈,使其不能外顾而成为中原举足轻重的强国。

秦在西方,三面有戎狄包围,在春秋初主要的精力只可能经营河西之地,无力东向中原发展。

楚在南方长江流域,西周后期熊渠时虽开始发展,兴兵伐庸、杨粤,至鄂,还封其子为王,但到周厉王时因畏周讨伐,只能去掉王号。春秋初期楚国发展较慢,内部矛盾又多,一直到公元前740年熊通自立为武王之后,其势力才逐渐向北方发展。

从以上各国的形势看,春秋初期,周平王东迁之后有一个阶段没有一个诸侯国对王室构成威慑力量,各国势力大体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致使东周王朝的统治能苟安下去。但是,中原地区的均势不可能长期保持,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终会被打破。由于郑国地位特殊,国力渐强,首先由它冲破了这种暂时均衡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