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史》:来源与起讫年代

《春秋史》:来源与起讫年代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载,“春秋”是周代列国国史的通称。《国语》所记说明晋、楚等国按“周史之法”都有本国的国史《春秋》。可见当时各国的国史均名《春秋》。但到汉代其他各国的《春秋》已失传,仅存鲁的国史《春秋》。《春秋》至汉代列入“五经”,被儒家奉为经典。40年代童书业的《春秋史》与此同。由此可见,民国时期春秋史的起讫时间,仍各持看法,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同意将公元前770年至前453年作为春秋时代的起讫年代。

《春秋史》:来源与起讫年代

春秋》本是记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242年间鲁国历史的一部编年史著。据史载,“春秋”是周代列国国史的通称。《国语·晋语七》:“羊舌肸习于春秋。”韦昭注:“春秋,纪人事之善恶而目以天时,谓之春秋,周史之法也。时孔子未作春秋。”《国语·楚语上》:“教之春秋。”韦注:“以天时纪人事,谓之春秋。”《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韦注:“言春秋禘、祫,当以立谥,序昭穆,从先君于庙堂也。”《国语》所记说明晋、楚等国按“周史之法”都有本国的国史《春秋》。《墨子·明鬼》也说:“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孙诒让的《墨子间诂》记述《墨子》佚文称:“吾见百国春秋”。可见当时各国的国史均名《春秋》。但到汉代其他各国的《春秋》已失传,仅存鲁的国史《春秋》。

《春秋》至汉代列入“五经”,被儒家奉为经典。历代学者对其进行的注释考证繁多,仅《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所载有关著作就有115部,加上存目118部,共233部,此外在史部中专谈春秋历史的还有多部,实际上《春秋》成为中国古代一个研究门类,形成了所谓的“春秋学”。

为《春秋》作传的据《汉书·艺文志》载原有《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后《邹氏传》、《夹氏传》失传,仅存《左氏》、《公羊》、《穀梁》三传。《公羊》、《穀梁》两传起讫年代都依《春秋》,独《左传》将文延长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后又续到鲁悼公四年(前463年),还预言智伯被灭应是公元前453年之事。1

正因为《春秋》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又是记述某阶段历史的最早著作,后人就把这一时代称为“春秋时代”。叙述春秋史的起讫年限,有的依据《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叙述到前481年,如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有的按照《左传》,由公元前722年叙述至前473年越灭吴,如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有的一直叙述到公元前453年晋智氏之亡,如马骕的《左传事纬》。(www.xing528.com)

到了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北大、燕大主讲《春秋史》课,1936—1937年由他定稿、童书业助编的《春秋史讲义》(未公开出版,仅有油印本),以现代史学方法论述,从“三代”开始叙至战国结束,其中春秋时代的起讫时间依《左传》,由公元前722年至越灭吴,顺带也谈到三家灭智氏。40年代童书业的《春秋史》与此同。吕思勉《先秦史》中的春秋时代是公元前770年至前481年。钱穆的《国史大纲》则说:“春秋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由此可见,民国时期春秋史的起讫时间,仍各持看法,并不一致。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范文澜修订重版的《中国通史简编》将春秋这段历史以两种年代标明,即东周是公元前770年至前403年,春秋是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之后,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将春秋时代定为公元前770年始,以《史记·六国年表》所载周元王元年即前475年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分界线。从此“春秋史”的时间就定位在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

70年代末以来史学界对这一年代定位的下限提出了异议,如金景芳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提出以公元前453年作为春秋、战国的界线2。,很多学者同意这一看法。我们也认为这种划分比较合理,因为以公元前475年作为分界线,仅依《史记·六国年表》,完全按照帝王纪年起始来定,没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时代转折的标志,这是不科学的。而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实际上已三家分晋,战国七雄并列的局面大体已形成,这符合现代史学的分期原则。同时,三家灭智氏正是《左传》最后提到的内容,这也与中国古史的记载相吻合。所以,我们同意将公元前770年至前453年作为春秋时代的起讫年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