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自然地理区划及划分原则

甘肃省自然地理区划及划分原则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省级尺度的甘肃省自然地理区划,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区域地理学家冯绳武教授主编的《甘肃省地理》。1998年,伍光和教授等根据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空间连续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等原则,拟定了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方案将甘肃省划分为河西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地区及河东季风3个地区。尽管在行政上归属于甘肃相关县市,但在自然区划中仍可独立划为一个地区。

甘肃省自然地理区划及划分原则

作为省级尺度的甘肃省自然地理区划,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区域地理学家冯绳武教授主编的《甘肃省地理》。80年代,冯绳武教授又在所著《甘肃地理概论》一书中,采用结合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区域划分方法,在原有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废弃以植物、土壤为主的地带一级,将全省分为甘肃东部和甘肃西部两个区域。前者包括陇中黄土区和陇南山区,后者包括甘南高原区和河西荒漠绿洲区。1998年,伍光和教授等根据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空间连续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等原则,拟定了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方案将甘肃省划分为河西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地区及河东季风3个地区。之后,在3个地区之下再划分出8个区,即北山山地区、河西走廊区、阿拉善高原南缘区(以上属河西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区、阿尔金-祁连山地区、甘南山地高原区(以上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地区)、黄土高原区、陇南山地区(以上属河东季风地区)。二级区以下再划20个小区作为三级区(图8-3)。

图8-3 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图

8个二级区大致如下:

北山山地区(Ⅰ1):位于甘肃省西北端、塔里木盆地与阿拉善高原之间的一系列干燥剥蚀中低山及山间低地、谷地的总称。本区面积较小,海拔略低,十分干旱,且除甘新公路和兰新铁路沿线车站和养护人员外,几乎没有常年定居人口。

河西走廊区(Ⅰ2):是南边祁连山和北边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合称走廊北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是沟通西域的孔道,因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此区可分为库姆塔格沙漠小区、走廊西部小区和走廊东中段小区三个小区。(www.xing528.com)

阿拉善高原南缘区(Ⅰ3):阿拉善高原是指北山以东、狼山-贺兰山以西、河西走廊以北至中蒙边界的广大辽阔的高原,这个高原南部边缘归属甘肃省。尽管在行政上归属于甘肃相关县市,但在自然区划中仍可独立划为一个地区。阿拉善高原在甘肃境内划分为三个小区,即南部弱水冲积平原及沙漠小区、合黎山-龙首山山地小区和石羊河下游冲积湖积平原及沙漠小区。

阿尔金-祁连山地区(Ⅱ2)(含柴达木盆地北缘区(Ⅱ1)):本区东部邻近黄土高原并可接受夏季风余泽,西部深入亚洲中部腹地并受到荒漠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尤以中低山最严重。气候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使该自然区全部的自然地理要素和整体自然景观特征都发生了显著的地域分异,最终形成三个次级自然小区,即安南坝山地小区、西祁连山地小区和东祁连山地小区。

甘南高原区(Ⅱ3):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之一,西邻青海省,南接四川省,东部逐渐向陇南山地过渡;北连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两者之间有清晰的地貌界线。全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貌类型,并与祁连山地一起构成省境内两个海拔最高的自然区。在行政区划上,绝大部分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仅北部和东部边缘有小部分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和陇南市。本区是甘肃省最大的藏族聚居地,畜牧业历史悠久。

陇中黄土高原区(Ⅲ1):本区位居甘肃中部,因黄土高原而得名,全区范围东、西止于陕、甘及甘、青交界,南北则介于江河分水岭的北秦岭及莲花山、太子山、小积石山一线和内外流区分水岭的雷公山、乌稍岭、寿鹿山至黄草塘山一线之间。南北走向的六盘山-关山把甘肃黄土高原分隔成了陇东和陇西高原两个分离的部分,而六盘山-关山作为突出于高原上的石质山地,具备与陇东、陇西黄土高原同等级区域单位的条件。因此,甘肃黄土高原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小区,即陇山山地小区、陇西黄土高原小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小区。

陇南山地地区(Ⅲ2):西秦岭山地在中国自然区划上,与陕西之秦岭山地同属一个自然区,小部则应与四川之川北山地丘陵同属一个自然区。西邻甘南山原,具体界线一说为洮河谷地、宕昌岷江谷地、两河口、两水镇、石鸡坝至甘、川省界一线,一说以太子山南至光盖山西麓直抵省界一线(约在东经103°附近)。北邻黄土高原,以渭源麻家集、会川、陇西雪山、武山滩歌、四门、甘谷武家河、天水铁炉一线及觻河、渭河谷地南缘为界,全区均为山地。因位于省境南部,通称陇南山地。本区共包括三个小区,即北秦岭山地小区、南秦岭山地小区和陇南南部山地谷地小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