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河北省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五”期间,科研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体制,项目以计划任务的形式下达,经费由上级按项目计划下拨。1988年贯彻国家机械委《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推行安全系统工程管理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分线管理,分级负责”的系统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进产品和企业安全升级。2000年撤销省机械厅,将其缩编为省经贸委机械工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包括安全科技在内的、以推进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机械行业科技管理工作。

河北省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志: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一五”期间(1953—1957年),科研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体制,项目以计划任务的形式下达,经费由上级(国家计委、省计委或有关各机械工业部)按项目计划下拨。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开展企业“双革”(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进行高效率新产品的试制和生产。1955年起以新式农机具、水利灌溉机械和工具为重点,研制工作中开始注重提高产品的安全操作性能。

“二五”期间(1958—1962年),筹建本省机械科研机构,开展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机械新产品设计试制,全省研发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运输机车、输变电及机加工设备百余种。其中1959年组织完成新产品试制76种,1962年国家计委下达河北的全国性新产品研制计划51项、年底完成40项,其中石家庄水泵厂的铜液泵、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的K—1型给煤机等一系列产品,安全可靠性能均达到相关技术要求。

1963年一机部、四机部、六机部、农业部和本省安排下达新产品试制项目179项,其中要求当年完成103项,年底实际完成90项。1964年、1965年上级下达和实际完成的新产品科研项目增多,科技含量、安全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产品研发试制工作停滞。“三五”“四五”期间(1966—1970年、1971—1975年),在“以钢为纲”“以粮为纲”方针指导下,全省接连组织小化肥设备会战、柴油机会战、拖拉机会战、汽车会战。其中计划下达的新产品研制项目,大部分属于同水平仿制或同型号产品扩大生产。

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全省机械行业注重改善机械产品性能、效率和安全水平,加强机械加工设备安全防护技术的研发推广。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贯彻机械部“三上一提高”(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开展企业全面整顿,推行现代化管理,把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与引进先进、优质、高效、安全技术相结合,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挂钩协作,大力推进全行业科技进步,重点推广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开发安全、高效机械新产品。

“七五”期间(1986—1990年),1986年改革机械行业科技管理体制: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实行院(所)长负责制;改革科研项目拨款方式,对内实行课题承包责任制,对外实行技术合同制,多渠道开辟经费来源。各级科研机构除国家下达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由国家补助经费外,绝大部分科研项目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生产需要实行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科研经费基本达到自给有余。

1987年打破部门、条块界限,实行机械科研机构与企业、大专院校结合,加大设计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力度。(www.xing528.com)

1988年贯彻国家机械委《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推行安全系统工程管理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分线管理,分级负责”的系统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进产品和企业安全升级。同年建立研究设计单位科技进步考核制度,并把放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作为加快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强化科技开发的同时,重点加强应用基础课题和安全技术的研究。

“八五”期间(1991—1995年),根据机械部“充实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实施及其监督,实施企业标准化”三项标准化任务要求,组织机械加工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基础通用标准的协调配套水平;加强产品安全卫生标准、节能标准和认证所需标准的制定,除使用性能要求外,充实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环境适应性的要求;围绕发展机电一体化、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同时组织对标准实施工作的监督,督导企业建立完善本企业标准实施和监督检查制度,依法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在作为软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方面,严格按照机械部新颁布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继续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性评价,提高企业和产品本质安全度。

1993年开展行业科技进步年活动。省机电厅制订科技进步年活动实施方案,以加快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步伐为重点,加速安全、高效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促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1994年重点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组织企业按照部颁《机械电子工业工艺工作管理规定》,开展自查、自评、自改,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调动工艺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性政策与办法;加强工艺科研开发和工艺成果推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与装备,重点技改项目纳入部、省重点管理;严格各项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生产现场的“三定”(定人、定机、定工种)和生产操作的“三按”(按图样、按标准、按工艺);强化现场工艺管理,合理工艺布局、调整工艺路线、严格工序控制;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秩序,并针对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发现的安全隐患,制订和落实工艺设备改造和改善安全管理的安全整改措施,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九五”期间(1996—2000年),1997年省机械厅制订年度机械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认可计划,并与省技术监督局共同组织全省机械工业企业标准化人员资格培训考核,在机械企业实行标准化监督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先后引进包括安全技术在内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117项,各类加工中心、数显数控机床、计算机等高效精密装备在重点骨干企业普遍应用,工艺装备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999年继续加大技改管理力度。当年实施国家批准的河北省“双高一优”(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重点产品和技术结构)机械项目6个,国家经贸委财政债券技改贴息项目14个,国家计委以资本金注入项目28个。同时签订利用外资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项目56项,总投资2.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

2000年撤销省机械厅,将其缩编为省经贸委机械工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包括安全科技在内的、以推进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机械行业科技管理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