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记·索隐》记载证实秦东陵研究依赖于《史记》

《史记·索隐》记载证实秦东陵研究依赖于《史记》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对秦东陵的文献记载较多,但是经梳理后可见,其大多源于《史记》这一早期文献,因此《史记》是研究秦东陵的基础文献资料。《史记·索隐》载:“(庄襄王)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四年卒,葬阳陵。”

《史记·索隐》记载证实秦东陵研究依赖于《史记》

虽然对秦东陵的文献记载较多,但是经梳理后可见,其大多源于《史记》这一早期文献,因此《史记》是研究秦东陵的基础文献资料。其中部分相关文献摘录如下:(按照入葬世间顺序)

1.悼太子

《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

2.宣太后

《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国君(昭襄王次子即孝文王柱)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3.昭襄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芷阳。”《史记·索隐》载:“十九年而立,葬芷陵也。”

4.庄襄王

《史记·秦本纪》载:“(孝文王)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史记·索隐》载:“(庄襄王)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四年卒,葬阳陵。”《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始皇正七年,夏太后薨。先是,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庄襄王葬芷阳,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王称帝后(赵姬)号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芷阳。”《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芷阳。”(www.xing528.com)

此外,学术界目前已对孝文王“寿陵”不在芷阳葬区达成共识【11】。关于孝文王与华阳太后的葬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

除《史记》的记载外:

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黄甫谧撰《历代帝王世纪》载:“秦庄襄王葬于芷阳之郦山,京兆东南霸陵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霸水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载:“(昭襄王)十九年而立,葬芷陵也”;“(庄襄王)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四年卒,葬阳陵。”

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载:“庄襄王陵为见子陵。”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葬在芷阳葬区的秦国王室贵族,《史记》中只使用“芷阳”字样,且没有直接将秦王墓葬称为“陵”,也没有称为“山”,仅宣太后有“葬芷阳郦山”的记载,而对没有葬在这一地区的孝文王、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史记》中对其葬地则另有称呼,即“葬寿陵”、“会葬寿陵”、“独葬杜东”等。《史记》中从未对这一葬区称为“东陵”或“秦东陵”,这至少说明在秦时,官方记录中并无“东陵”的说法,而是整体将芷阳葬区统称为“芷阳”。考察后代文献的记载亦可见,历代文献在提及这些秦王和这一葬区时,则称为“芷陵”、“阳陵”或“昭襄王陵”、“庄襄王陵”、“见子陵”等,也从未使用过“秦东陵”这一称谓。因此仅凭《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的“东陵侯”,就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将这一葬区定名为“秦东陵”的做法似乎不甚妥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