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雍城:初识城堑河濒!

雍城:初识城堑河濒!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秦都雍城遗址分布图秦雍城“城堑河濒”的情形,有以下两点特征:首先是以水围城。像雍城这样的“城堑河濒”情形并非秦人首创,究其渊源,它传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聚落所使用的环壕。

雍城:初识城堑河濒!

秦都雍城在今凤翔县城以南,是秦国“九都八迁”过程中选择的第6处“都城”,也是具备政治军事经济综合功能条件的一处正式秦都,《光明日报》曾对秦都雍城的防御结构(图1)进行过报道:“初期的雍城分别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环围。由于当时的河水丰沛,河谷纵深,自然河流便成为‘以水御敌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设施”[2]。这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圆顶子山秦西犬丘城地形地貌相似,当是诸如《史记·六国年表》等文献中所记载的“城堑河濒”,即以水围城防御设施。

图1 秦都雍城遗址分布图

(采自田亚岐等《秦雍城城郭形态与演变的新观察》图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5》,三秦出版社,2015年)

秦雍城“城堑河濒”的情形,有以下两点特征:首先是以水围城。从地貌来看,雍城位于地形低洼的地带,外围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及北部的多条河流顺势而下并环围城址四周,因河水水面较宽、流量较大,最终汇集于雍水河而注入渭河。人们在此基础上将临水的河谷挖深,使河堤陡直、河岸增高以加强城防安全系数,并将临城河岸挖的陡直,堑于河内的泥土堆积于岸边起到抵挡河水上岸的作用。这样的一片水域构成了雍城的外围屏障,即“城堑河濒”;其次,部分引城外大河水的小河流穿城而过,城内的主要文化遗存均分布在临河的较高台地上,形成了人们“顺水而建,沿河而居”的城内布局。同时,河流还为城市的供水以及排水系统提供了保障,并为城内、外交通带来了便利[3]。(www.xing528.com)

雍城所采用的这种以自然屏障为主的城防体系,减轻了国家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消耗,使得秦国在各诸侯国矛盾激增的社会环境下,保存自身实力,为频繁的战争提供了防御上的保障。

像雍城这样的“城堑河濒”情形并非秦人首创,究其渊源,它传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聚落所使用的环壕。考察雍城相关遗迹,可以发现,秦人对先代习俗传承时,亦有创新性发展。根据考古材料分析,雍城东、南、西、北四面,有战国时期的城墙遗存,并且在城西垣外,还发现有人工壕沟[4]。说明此时由于群雄争霸、战争频发,原有的河流已经无法与日益紧张的社会局势相匹配。于是,人们在河流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墙等设施以提高防御系数。至此,雍城出现了如文献“悼公二年,城雍”,城墙与护城河相辅的筑城防御系统[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