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韬略:熊廷弼抵御后金,保护辽东

明代韬略:熊廷弼抵御后金,保护辽东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形势下,熊廷弼受命为辽东经略,担负起了抵御后金、保护辽东的大任。明军自与后金交火后,一直处于下风,到后金攻下开原后,形势对明廷极为不利。在后金斗志旺盛、积极进取,而明辽东防线残破不已的情况下,熊廷弼采取守势是最明智之举。

明代韬略:熊廷弼抵御后金,保护辽东

熊廷弼,字飞白,湖北江夏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不久被授为御史。万历二十七年(1619)三月,努尔哈赤于萨尔浒击败杨镐三路大军后,又乘胜于当年七月攻陷开原、铁岭,辽东重镇沈阳便直接暴露在后金的攻击之下,东北局势十分危急。在这种形势下,熊廷弼受命为辽东经略,担负起了抵御后金、保护辽东的大任。

当时,辽东的形势对明廷极为不利。首先是后金方面时刻在伺机向沈阳推进。熊廷弼对敌人这种意图十分了解。他说: “自从后金攻下抚顺、占领清河、击败我三路大军后,其乘势进取的态势已十分明显。当时,由于害怕我关西大发援兵,没有敢于全面出动,今天他们已攻下开原、铁岭,又见我军民闻风逃窜,其下一步进取沈阳、辽阳的意图已十分明显。”除后金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外,明军内部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士兵“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人人要逃,营营要逃”“各营逃者自以千百计”。(《熊襄愍公集》卷一)当地百姓见明军屡战屡败,也纷纷逃窜。遭受战火的地区,方圆数百里渺无人烟,整个辽东地区一片混乱。

针对这种形势,熊廷弼制定了“坚守渐逼”的策略。他向朝廷上疏道:“时下人们议论辽东战事,有主张调大军北进、驱逐后金、恢复失陷土地的,有主张不仅要收复失地而且应当直捣后金老巢的,有主张固守本地、到时机成熟再突然反击的。从目前看来,要恢复失地、进兵追剿都不符合实际,眼下最恰当的办法,是凭险固守,只有今日坚守,才能日后再战。”在奏疏中,熊廷弼还提出了具体的固守方案,即将十八万大军分别部署在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等要塞,各要塞间互相连接,如果小股敌人来犯,各据点可以自行抵御,如果大队后金兵前来进攻,则各要塞互相援助。

在确立御敌方略后,针对当时明军畏敌、胆小怕死、不战自逃的情形,熊廷弼着力整顿军纪,决计先从军官整顿入手。他到辽东后,即令佥事韩原善前去沈阳安抚将士。韩畏敌不敢前去,熊廷弼又命佥事阎鸣泰前去,阎走到虎皮驿也害怕起来,大哭不已,最后只得返回辽阳。熊廷弼及时处分了二人,自己亲自冒雪到前线,他从辽阳到虎皮驿察看敌情,然后前往沈阳慰问将士,最后又乘雪夜到抚顺巡视战场。(www.xing528.com)

为了稳定军心、民心,熊廷弼大力整顿军纪,斩杀逃亡将士,并制定了严明的军纪。同时,号召军士造战车,治修火器,挖战壕,筑城堡,开展练兵活动。

在熊廷弼的大力整顿下,辽东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破旧的辽阳城修复如新,畏敌欲逃的兵民坚定了抗御敌人的信心,以前兵士数量少,没有防御工事的奉集、沈阳两座城市现在已城防坚固,犹如重镇一样: “民安于居,贾安于市,商旅纷纷于途。”(《王朝辽事实录》卷三)两城后来成为明军进攻、退守的凭借基地

明军自与后金交火后,一直处于下风,到后金攻下开原后,形势对明廷极为不利。在后金斗志旺盛、积极进取,而明辽东防线残破不已的情况下,熊廷弼采取守势是最明智之举。他修固城池,整顿军旅,稳固辽东防线,明廷便可以不再失地,而且还能够积蓄力量,伺机反击。若按熊廷弼的策略坚持下去,明军完全可以摆脱被动挨打状态,并且能够求得主动,平息辽事也应为期不远,只可惜明廷未继续任用熊廷弼,他的战略方针也没有坚持下去,明廷失去了扭转战局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