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西区志:长洲、后山黄氏成为最大姓

中山市西区志:长洲、后山黄氏成为最大姓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洲开村姓氏为张欧二姓,后加入黄姓为长洲三大姓氏,故有“三家村”名,后又演变为“五家村”。黄姓人口增长较快,逐渐取代前者成为该村的最大姓。黄姓在西区分布比较集中,其黄姓人口在中山市占第二位。长洲、后山杂有姓林、李、吴、郭、原等多个姓氏。继后陆续有陈、吴、林、梁、冯数个姓氏农民徙入,随着垦殖、种养而定居。此时期的工人退休后多数返回原籍,一部分留下定居,致广丰社区姓氏复杂。

中山市西区志:长洲、后山黄氏成为最大姓

长洲开村姓氏为张欧二姓,后加入黄姓为长洲三大姓氏,故有“三家村”名,后又演变为“五家村”。黄姓人口增长较快,逐渐取代前者成为该村的最大姓。

长洲黄姓祖先自福建莆田迁来,从新会杜阮分出。开村始祖敬斋公南宋时作钦差大臣往安南(今越南),回国时在海上遇风,座船偏离航线,流落异乡数载。回国时经香山,隐居于长洲(据老人说敬斋公蛰居长洲时,在松柏林搭茅屋居住的)。后两支后人分别向西北两村发展,再向东村和后山发展。黄姓在西区分布比较集中,其黄姓人口在中山市占第二位。

长洲、后山杂有姓林、李、吴、郭、原等多个姓氏。多是新中国成立前由“二路地主”(从大地主处批回大量土地再转租给农民耕种的俗称二路地主)雇请的沙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耕作慢慢定居下来。

沙朗片约于清嘉庆末年由本市黄圃、阜墟等地梁、黄、卢、吴、林姓船家疍民受雇于三水县西南镇士绅而迁抵此处筑围垦耕。清末至民初在此设隆熙卡,俗称隆熙(又名隆墟)。继后陆续有陈、吴、林、梁、冯数个姓氏农民徙入,随着垦殖、种养而定居。(www.xing528.com)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香山县黄圃、阜墟的陈、吴、林、梁、冯等姓人到沙朗泰兴、隆熙、穗兴、广丰等地垦耕;约在同一时间,淤成朗滘沙,有梁、黄、郭、张、高、陈等姓氏的阜墟人到此及兆丰等地围垦。同治年间(1862-1874),黄圃、阜墟梁、张、陈、黄等姓农民迁到一冲、二冲。光绪年间(1875-1908),顺德县和本市黄圃等地刘、徐、杨、邓等姓农民迁到悦记围、四冲等地。光绪末年(1908),顺德县和本市黄圃等地陈、林、黄等姓农民迁到安合聚居。1967年,泰兴围何、陈、郭、黎等姓村民迁入八冲。1952年,七冲仍属沙溪管辖,1976年,沙朗大队把主要有黄、吴、何、林、卢、周、张、陈等姓的分居户迁此建立沙朗七队。广新村民以何姓为主,从鹤山县龙口镇四保乡迁入。因之,沙朗片姓氏较多,其中梁姓、林姓、黄姓来自顺德轮滘等地,吴姓来自阜沙,何姓先迁到顺德大良,而后分支中山黄圃再而分支沙朗。

新中国成立前,广丰围没有固定的居民,1951年开始有人定居。接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广丰围开办农场,招收的工人来自罗定郁南、高鹤、江门、台山、新会、云浮肇庆、顺德、佛山、广州等地,甚至有来自湖南、湖北的。此时期的工人退休后多数返回原籍,一部分留下定居,致广丰社区姓氏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