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个性:时间与记忆

人的个性:时间与记忆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记忆被认为是人的个性的伴随物。通常被认为是记忆意识开始的标志的“自我”概念,与对感觉象征表达的概括过程密切相关。有些人认为,精神过程完全可以归结为神经生理学,即使从他们的观点来看,意识也被看成是大脑不同部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局限于大脑的某一部分。但在她36岁时,第2种个性逐渐占了上风,最终支配了她的个性,直至1854年去世。

人的个性:时间与记忆

长期以来,记忆被认为是人的个性的伴随物。它是消失了的过去记录在我们大脑内使其得以存留的一种手段,是自身个性意识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意识地存留于记忆中的东西,要比我们能够清楚回忆起来的那一部分要多得多。那么,为什么人们对孩提时(三四岁)发生的事情会忘却很多呢?有人提出了“潜意识检查员”假说,认为是这个潜意识“检查员”抑制了人们对幼稚时期往事回忆的意识。

但一个更为一般且较为可信的回答是,孩提时代的忘却来自概念和常规记忆图解发展中时间的延迟。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记忆不仅与前面所描述的图式有关,还与推论的编码有关,本质上它与人的经验表达转换有关。通常被认为是记忆意识开始的标志的“自我”概念,与对感觉象征表达的概括过程密切相关。把我们的感觉投射到外部物体上是象征表达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想象出那些感觉。这类活动大多属于记忆痕迹,只起一个象征性符号的作用,而且,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大脑本身也被转换成一种符号,因为对它的分析和描述取决于神经生理学的抽象和符号。所以笛卡尔说:“作为思想,我了解我自己;但作为大脑,实际上我并不了解我自己。”

对于意识和大脑之间的联系,我们至今仍然知之甚少。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并非所有大脑事件或大脑意识都是精神事件或精神意识。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个意识过程和神经的关系。意识和某些神经纤维有关,但不是和所有的神经纤维有关。因为如果一个进入的刺激在到达大脑皮层之前挡在“半路上”,我们将不可能意识到这个刺激。另一方面,多数精神活动独立于感官输入。意识只不过是大脑的一种并发现象。因为从原理上讲,一台机器可以被设计用来演示我们的活动,然而这台机器必须被编程,如果这台机器的程序是由另一台机器完成的,则需要第三台机器为第二台机器编程。这样就会出现无限后推。所以,在高级功能中,人的大脑不是由其他机械编程的,而是由以某种形式在意识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学和心理上的因素,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属于观测者而不是被观测者的那一半真实性因素完成的。

意识和大脑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涉及空间定域问题。有些人认为,精神过程完全可以归结为神经生理学,即使从他们的观点来看,意识也被看成是大脑不同部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局限于大脑的某一部分。人们甚至认为,意识可能是具有三维以上的空间定位。例如,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说:尽管大脑和意识可能分享相同的时间维数,但是它们占据着这一高级空间中不同的三维亚空间。事实上,如果他不这样假说,他引进的空间附加维数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假设。相反,我们应该考虑这样的事实:大脑是物质存在,存在于三维空间和时间之中,而意识显然是只与时间有关的现象。换句话说,意识本质上就像一首歌曲,具有时间性质,它与大脑的“相互作用”只在时间上出现,因而是精神的。这种相互作用就像曲调(在意识中)和乐谱(在纸上)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讨论这个问题的根本困难在于:意识完全是一个自我参照概念。因此,当我们试图借此去分析我们所表达的意思时,宛如一个人想借鞋带把自己往上提一样。(www.xing528.com)

如果我们把意识看成人的个性的综合、保持和改变的记忆基础过程,该过程随时间外延和时间变化而与空间外延和精确空间的位置无关,那么,它必须一定要与大脑占据的空间区域相联系吗?一般地说,除非出现像心灵感应这样的超自然现象的情况,人们设想是这样的。不过即使我们把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抛在一边,还有其他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

佛教徒信奉灵魂转世和灵魂轮回,其言外之意是说,同一个意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个体(不单是人的身体)相结合。但是,这一假说从未被科学所接受。另一方面,不同的意识与一个个体相联系的情况却显然是存在的,这就是个性的多重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能发生不同个性的相互交叠,但当其他个性处于优势时,特殊的个性还可能在不同时间间隔与某一特殊个体相联系,因此,存在没有任何自身标准区域的双重意识。

尽管真正的多重个性的例子十分罕见,但人们在早期档案的材料中还是发现了这类现象的案例。这个案例说,有一个名叫玛莉的女子,1794年生于英格兰,4岁时随家人去了宾夕法尼亚。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很腼腆,喜欢一个人苦思冥想,19岁那年,她突然歇斯底里大发作。3个月以后,当她睡了将近20个小时醒来后,似乎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变得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这种新生活开始大约5星期之后,她又睡了一大觉,醒来后又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原先的她。而她却记不起这期间发生的变化。从此以后,她的2种个性交替出现。但在她36岁时,第2种个性逐渐占了上风,最终支配了她的个性,直至1854年去世。

由于个性概念与时间密切相关,所以意识本身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发展,并逐步学会记忆,这是很自然的成长过程。一个人的个人时间和他周围世界的普适时间之间的关系与他所处环境的文化氛围有关,但是正如个性所显示的,这种关系绝非是一种简单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索个人时间与普适时间的关系,我们需要研究生物学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