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海海水温度变化大,受季节和地区影响

中国近海海水温度变化大,受季节和地区影响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大陆季节性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水温季节性变化大。我国近海水温的年较差变化各不相同,渤海海域表面水温的年变幅最大,年较差24.6℃,黄海的年较差次之,为19.8℃,东海的年较差为11.7℃,南海的年较差最小,仅为5.6℃。

中国近海海水温度变化大,受季节和地区影响

海水温度是海水的重要物理力学特性之一,直接影响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能和动力性能,是海水内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基本反映,也是度量海水热量的重要指标。

海水的温度变化和分布与海洋中热量收支平衡相关联。若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则海水温度升高,反之则温度降低。通常将海水的热量收入和支出总和称为海洋热平衡。海水的年平均温度变化很小,平均而言海洋中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热量的收支并不平衡,这种差异决定了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我国海域水温分布规律如下[1]

(1)温度从北向南逐渐增高。

(2)北方海域温度年差(冬夏季之差)比南方海域显著增大。

(3)等温线具有与海岸线平行的趋势。

(4)海流对等温线的分布有较大影响。(www.xing528.com)

从水温竖向分布来看,由海洋表面到海底水温的分布很不均匀,由上到下通常可分为两个区域,即上部温度高且温度梯度较大的暖水区和下部温度低且温度梯度很小的均匀冷水区。暖水区可细分为近海面的上均匀层和其下方的温跃层两部分。在薄薄的上均匀层中,由于太阳和大气的直接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对流旺盛,水温上下一致。温跃层的垂直温度梯度大,且终年保持一致。温跃层将暖水区和下层冷水区隔开,其深度和厚度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水温的年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量的年变化有关,此外各海域的海流性质不同、盛行风系的年变化和结冰融冰等因素的变化也影响着表层水温的年变化,造成不同海域水温分布有较大的不同[2]世界大洋的整体水温平均值为3.8℃,大洋表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每天的14:00—15:00,最低值出现在黎明时刻的4:00—5:00。大洋表层水温的变化幅度一般在-2~30℃之间,海洋深处的水温变化在-1~4℃,水温低且较均匀。

我国近海全年以2月的水温最低,8月达到最高。由于我国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水温度差异很大。渤海和黄海北部在冬季受到寒潮南下作用时会出现冰冻现象,而南海终年气温较高,水温变幅小。渤海表面水温的年平均值为11.6℃;黄海北部为13℃,黄海中部为14.9℃,黄海南部为16.9℃;东海北部为18.9℃,东海中部为21.3℃,东海南部为23.5℃;南海中南部为27.5℃,粤东为25.8℃,粤西为25.7℃。年平均水温自北向南增高,尤其是在冬季,增高变化幅度明显。

受大陆季节性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水温季节性变化大。夏季在太阳强辐射作用下,各海区的表层水温最高,渤海、黄海表层水温可达24~27℃,东海可达26~29℃,南海北部可达27~29℃,南海中部和南部可达29~30℃,且分布均匀,等温线分布稀疏,水平梯度小。冬季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沿岸表层水温比外海低,渤海表层水温在-1.5~3.6℃,黄海为0~13℃,东海的西部浙闽沿岸表层为9~12℃,东海东北部为12~19℃,南海南部可达28℃,南海北部一般为18~23℃,珠江口以东至汕头一带为16~18℃,冬季表层水温分布水平梯度大。

我国近海水温的年较差变化各不相同,渤海海域表面水温的年变幅最大,年较差24.6℃,黄海的年较差次之,为19.8℃,东海的年较差为11.7℃,南海的年较差最小,仅为5.6℃。对于浅海和边缘海,由于受到大陆影响,其年变幅比大洋更大,东海的年变幅为14~25℃,黄海为16~25℃,渤海为23~28℃,南海的年变幅一般在10℃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