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奥迪100型汽车电子点火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实例

奥迪100型汽车电子点火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实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迪100型2.6L轿车,装备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式V6发动机,采用了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其组成如图3-73所示。故障码说明奥迪100型轿车的故障码说明见表3-13。1)电子点火器搭铁检查。

奥迪100型汽车电子点火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实例

奥迪100型2.6L轿车,装备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式V6发动机,采用了无电器电子点火系统,其组成如图3-73所示。

1.电路结构特点

奥迪100型轿车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采用点火线圈同时点火高压配电方式,点火线圈组件有三个独立的点火线圈。点火系统的外形及电路如图3-74和图3-75所示。

2.奥迪100型轿车点火系统故障自诊断

奥迪100型轿车V6发动机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可用专用的故障阅读器(V.A.G1551)来读取故障码,用故障阅读器读取故障码的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1)检测条件

1)在前乘客一侧脚坑处的电器盒中,用于发动机的17号熔断器和热敏熔断器正常(棕色、红色和黄色保持架)。

2)燃油泵继电器正常。

3)MPFI控制盒电压正常。

4)发动机搭铁良好。

(2)V.A.G1551故障阅读器的连接

1)取下通风室中继电器盒Ⅰ的盖子。

978-7-111-38271-3-Chapter03-93.jpg

图3-73 奥迪100型2.6L轿车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

1—发动机ECU 2—电子点火器4孔插接器(浅褐色) 3—电子点火器(功率放大) 4—电子点火器3孔插接器(深褐色) 5—爆燃传感器插接器(三孔,蓝色) 6—霍尔效应传感器 7—点火正时(曲轴位置)传感器 8、10—爆燃传感器 9—点火线圈 11—火花塞及火花塞插头 12—点火正时(曲轴位置)传感器插接器 13—爆燃传感器插接器 14—点火线圈电源插接器(白色) 15—接电器盒中的热敏熔断器(黄色座) 16—发动机ECU插接器C(16引脚,褐色) 17—发动机ECU插接器B(20引脚,红色) 18—发动机ECU插接器A(12引脚,黑色) 19—发动机ECU插接器D(16引脚,黑色)

978-7-111-38271-3-Chapter03-94.jpg

图3-74 奥迪100型轿车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外形

1—电子点火器 2—发动机ECU 3—传感器信号输入 4—接电源 5—点火线圈 6—火花塞

978-7-111-38271-3-Chapter03-95.jpg

图3-75 奥迪100型轿车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电路

1—火花塞 2—5、3缸点火线圈 3—4、2缸点火线圈 4—1、6缸点火线圈 5—电子点火器

A1—1、6缸点火信号 A2—2、4缸点火信号 A3—3、5缸点火信号

2)将黑色插头插入黑色诊断插座上(图3-76),此时阅读器屏幕显示如下:

978-7-111-38271-3-Chapter03-96.jpg

图3-76 V.A.G1551故障阅读器的连接

978-7-111-38271-3-Chapter03-97.jpg

978-7-111-38271-3-Chapter03-98.jpg

屏幕中1和2交替出现。

3)将白色插头插入白色插座,蓝色插头不用。

(3)故障码的调出

1)起动发动机,并使其怠速运转。如果发动机不能起动,则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转动至少5s,然后不要关闭点火开关。

2)在a的屏幕显示下键入0和2(输入02)。

978-7-111-38271-3-Chapter03-99.jpg

4)屏幕显示故障码X,如c。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0.jpg

如果打印机接通,所有储存的故障码将会陆续显示并打印出来。

如果未接通打印机,则必须按→键来显示下一个故障码。

如果无故障码储存或故障码已显示(打印)完毕,则屏幕显示如d。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1.jpg

(4)故障码的消除

1)调取故障码结束后,屏幕显示如e,键入0和5(输入05)。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2.jpg

2)在f的屏幕显示下,按Q键予以确认。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3.jpg

3)屏幕显示如g,表示故障码已被清除。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4.jpg

(5)故障码说明

奥迪100型轿车(V6发动机)的故障码说明见表3-13。

表3-13 奥迪100型轿车(V6发动机)的故障码说明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5.jpg

(续)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6.jpg

(续)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7.jpg

(续)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8.jpg

3.奥迪100型轿车点火系统的故障检修

(1)检查电子点火器4孔插接器

电子点火器通过其4孔插接器连接发动机ECU,如果点火系统不点火,应通过此插接器检查发动机ECU有无正常的点火信号输出。该插接器的端子排列如图3-77所示,各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A的连接情况见表3-14。

1)电子点火器搭铁检查。拔下电子点火器4孔插接器,将二极管测试灯连接蓄电池+和插接器2号端子(2号端子是电子点火器的搭铁端子)。

正常情况试灯应该发亮,如果试灯不亮,则说明电子点火器搭铁不良,需检修电子点火器的搭铁线路。

978-7-111-38271-3-Chapter03-109.jpg

图3-77 电子点火器4孔插接器(控制器侧)端子排列

表3-14 电子点火器4孔插接器与发动机ECU插接器A端子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0.jpg

2)检查发动机ECU输出的点火信号。拔下6个喷油器的插接器(目的是在后面用起动机转动发动机时,使喷油器不喷油),用测试灯依次分别连接电子点火器4孔插接器的1、3、4与搭铁之间,并接通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几秒钟。

正常情况下,测试灯应闪亮,如果不闪亮,则应检测电子点火器与发动机ECU之间线束的连接是否良好。如果线路连接无问题,则需更换发动机ECU。

发动机ECU四个插接器端子(元器件侧)的排列情况如图3-78所示。(www.xing528.com)

(2)检查点火线圈电阻

1)点火线圈次级绕组电阻检测。拔下点火线圈上的高压导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每个点火线圈两高压插孔之间的电阻,正常电阻值应为9~14kΩ。如果电阻大小不符,则需更换点火线圈。

2)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检测。拔下点火线圈电源插接器和电子点火器3孔插接器(图3-73中的14和4),万用表电阻档的一个表笔接触点火线圈电源插接器的一个端子,另一个表笔依次接触电子点火器3孔插接器的1、2、3端子(图3-79),正常电阻值均应为0.5~1.0Ω。如果电阻值不符,则需更换点火线圈。

(3)检查点火线圈电源电压

拔下点火线圈电源插接器,用二极管测试灯(或万用表直流电压档)依次接触点火线圈插接器(电源侧)的1、2、3端子(图3-80)和搭铁两端。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1.jpg

图3-78 发动机ECU四个插接器端子排列

正常情况应是每次检测灯均亮(或电压表指示12V电压),否则需检修熔断器和相关的线路。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2.jpg

图3-79 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电阻检测

a)点火线圈电源插接器端子排列 b)电子点火器3孔插接器端子排列1、2、3—端子

(4)检查点火正时(曲轴位置)传感器

1)检查点火正时传感器端子间电阻。首先检查传感器的装配及固定是否良好,然后拔下点火正时传感器插接器(黑色插头连线,插接器端子排列见图3-79),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插接器(传感器侧)1和2端子之间的电阻。

正常值应为1kΩ左右,如果电阻值不符,则需更换点火正时传感器。如果1和2端子之间的电阻正常,则检查1与3、2与3之间的电阻。正常值应为电阻无穷大,如果不是,则也需更换点火正时传感器。

2)检查点火正时传感器线束。点火正时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B端子的连接情况见表3-15,发动机ECU的B插接器端子的排列如图3-78所示。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点火正时传感器插接器(发动机ECU侧)和发动机ECU的B插接器对应端子之间的电阻,以检查点火正时传感器与ECU之间的线束有无断路和短路。

如果上述检查均为正常,但点火正时传感器无信号,则需更换发动机ECU。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3.jpg

图3-80 点火线圈电源插接器端子(电源侧)排列1、2、3—端子

(5)检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结构与点火正时传感器相同。检查方法如下:

表3-15 点火正时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B端子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4.jpg

1)检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端子间电阻。首先检查传感器的装配及固定是否良好,然后拔下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插接器(灰色插头连线),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插接器1和2端子之间的电阻(端子排列见图3-79a)。

正常值应为1kΩ左右,如果电阻值不符,则需更换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如果1和2端子之间的电阻正常,则检查1与3、2与3之间的电阻。正常值应为无穷大,如果不是,则也需更换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2)检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线束。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B端子的连接情况见表3-16,发动机ECU的B插接器端子的排列情况如图3-78所示。

表3-16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B端子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5.jpg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插接器(发动机ECU侧)和发动机ECU的B插接器对应端子之间的电阻,以检查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与发动机ECU之间的线束有无断路和短路。

如果上述检查均为正常,但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无信号,则需检查飞轮齿圈上齿的情况。

3)检查飞轮齿圈的齿。拆下起动机,慢慢转动发动机,检查齿圈有无裂痕和损伤的齿,若有予以更换。

如果上述检查均正常而无发动机转速信号,则需更换发动机ECU。

(6)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阻。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插接器,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接器1和2端子之间的电阻,端子排列如图3-81所示。

正常的电阻值:冷却液温度约20℃时,电阻值约为2.5kΩ;冷却液温度约80℃时,电阻值约为330Ω。如果电阻值不符,则需更换传感器。

2)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线束。如果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阻正常,则需检查传感器的线束有无不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A的连接情况见表3-17,发动机ECU插接器A端子的排列情况如图3-78所示。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6.jpg

图3-81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端子排列

表3-17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A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7.jpg

如果线束无断路、短路,传感器电阻也正常,但冷却液温度信号不正常,则需更换ECU。

(7)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

1)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电阻。拔下进气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进气温度传感器插接器1和2端子之间的电阻,端子排列如图3-82所示。

正常的电阻值:进气温度约20℃时,电阻值约为6.3kΩ。如果电阻值不符,则需更换传感器。

2)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线束。如果进气温度传感器电阻正常,则需检查传感器的线束有无不良。进气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C的连接情况见表3-18,发动机ECU插接器C端子的排列情况如图3-78所示。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8.jpg

图3-82 进气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端子排列

表3-18 进气温度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C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19.jpg

如果线束无断路、短路,传感器电阻也正常,但进气温度信号不正常,则需更换发动机ECU。

(8)检查爆燃传感器

1)直观检查爆燃传感器。检查传感器有无松动(爆燃传感器的拧紧力矩为20N·m),检查传感器插接器有无松动,插头连接有无锈蚀。

2)检查爆燃传感器内部线路。拔下爆燃传感器插接器,用万用表电阻档分别检测插接器三个引脚间有无短路(爆燃传感器的端子排列见图3-79a)。正常情况下各引脚之间应不通。

3)检查爆燃传感器线束。两个爆燃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C的连接情况见表3-19,发动机ECU插接器C端子的排列情况如图3-78所示。

表3-19 爆燃传感器插接器端子与发动机ECU插接器C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20.jpg

如果线路无不良、传感器安装良好、插接器连接处无锈蚀而有爆燃传感器故障码,则需更换传感器。

(9)检查霍尔效应传感器

检查霍尔效应传感器,可连接测试盒来进行,也可按如下方法来检查:

1)检查霍尔效应传感器电源。拔下霍尔效应传感器插接器,接通点火开关后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传感器插接器(发动机ECU侧)1端子与搭铁之间的电压(端子排列见图3-79b)。

正常应为12V(蓄电池电压);测插接器1、3端子之间的电压,也应为12V。

如果无电压或电压过低,检查传感器与发动机ECU之间的线路。如果线路也无断路和短路,则需更换发动机ECU。

霍尔效应传感器插接器与发动机ECU插接器A的连接情况见表3-20,发动机ECU插接器A端子的排列情况如图3-78所示。

表3-20 霍尔效应传感器插接器与发动机ECU插接器A的连接情况

978-7-111-38271-3-Chapter03-121.jpg

2)检查霍尔效应传感器信号。拔下传感器插接器,将蓄电池电压加于传感器插接器的1、3端子之间(端子排列见图3-79a),用二极管测试灯接于传感器插接器的2、3端子之间,然后转动发动机,看测试灯是否闪亮。如果不闪亮则需更换传感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