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污水管道系统布置技术

城镇污水管道系统布置技术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可依据面积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流域内绝大部分污水能自流接入。为了增大上游干管的直径,减小敷设坡度,以致能减少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图3.7污水支管的布置型式3.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

城镇污水管道系统布置技术

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也称为污水管道系统定线。正确的定线是经济、合理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污水管网布置一般涉及以下几部分内容。

1.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凡是采用完善卫生设备的建筑区都应设置污水管道。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及城镇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一般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可依据面积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流域内绝大部分污水能自流接入。

2.管道布置与定线

管道定线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地形一般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敷设主干管及干管,便于支管的污水自流接入,而横支管的坡度尽可能与地面坡度一致。

污水主干管的走向和数目取决于污水处理厂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目。在大城市或地形复杂的城市,可能要建几个污水处理厂分别处理与利用污水,这就需要敷设几条主干管。在小城市或地形倾向一方的城市,通常只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则只需敷设一条主干管。若相邻城镇联合建造污水处理厂,则需建造相应的区域污水管道系统。

为了增大上游干管的直径,减小敷设坡度,以致能减少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将产生大流量污水的工厂或公共建筑物的污水排出口接入污水干管起端是有利的。

管道定线时还应考虑街道宽度及交通情况。污水干管一般不宜敷设在交通繁忙而狭窄的街道下。若街道宽度超过40m时,为了减少连接支管的数目和减少与其他地下管线的交叉,可考虑设置两条平行的污水管道。

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及街坊建筑规划,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当街坊面积不太大,街坊污水管网可采用集中出水方式时,街道支管敷设在服务街坊较低侧的街道下,如图3.7(a)所示,称为低边式布置。当街坊面积较大且地势平坦时,宜在街坊四周的街道敷设污水支管,如图3.7(b)所示,称为周边式布置。街坊内污水管网按各建筑的需要设计,组成一个系统,再穿过其他街坊并与所穿街坊的污水管网相连,如图3.7(c)所示,称为穿坊式布置。(www.xing528.com)

图3.7 污水支管的布置型式

3.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各条干管的起点一般都是这条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中离出水口最远最低的点,通常是整个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具有相当深度的工厂排出口也可能成为这个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它的埋深影响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确定控制点的管道埋深,一方面应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能按重力流排出,并考虑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对于这些点,可采取加强管材强度、增设保温材料、局部填土或设置泵站提高管位等措施,以减小控制点的埋深,从而减小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4.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

在城市和工厂的道路下,常有各种管线工程和地下设施,由于污水管道是重力流管道,管道(尤其是干管和主干管)的埋设深度较大且有很多连接支管,若管线位置安排不当,将会造成施工和维修的困难。所以必须在各种地下设施、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其在街道横断面上的空间位置。所有地下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绿带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考虑将埋深大、修理次数较少的污水、雨水管布置在机动车道下。管线布置的顺序一般是,从建筑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若各种管线布置发生矛盾时,处理的原则是,新建让已建的,临时让永久的,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无压管,可弯让不可弯的,检修次数少的让检修次数多的。

图3.8为某市街道下地下管线布置实例。

图3.8 某市街道地下管线布置(单位: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