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岭南东亚区的历史气候变化与野生动物分布

岭南东亚区的历史气候变化与野生动物分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亚区以今广东大部分为主,还有闽西南汀州地区的武平及闽南漳州地区的大部分等。“南中”指岭南区,当时有鸠之地不少,野犀分布地点应该不少。《韩昌黎集·古诗·送区弘南归》吟咏岭南一带“野有犀象水贝玑”诗句,反映了9世纪初,这一地区野犀、野象分布颇广,温暖的水面多。看来,至晚到唐代,漳浦梁山一带野犀、野象仍多。“九德”约在今广东翁源、新丰一带的九连山西南麓一带,当时残存有野犀、野象、大熊猫、长臂猿等。

岭南东亚区的历史气候变化与野生动物分布

本亚区以今广东大部分(西部的一小部分不在内)为主,还有闽西南汀州地区的武平及闽南漳州地区的大部分等。

(唐)李肇记述开元至长庆(公元713~821年)史事《国史补·犀牛解鸠毒》:“南中山川,有鸠之地,必有犀牛。” “南中”指岭南区,当时有鸠之地不少,野犀分布地点应该不少。《韩昌黎集·古诗·送区弘南归》(806年)吟咏岭南一带“野有犀象水贝玑”诗句,反映了9世纪初,这一地区野犀、野象分布颇广,温暖的水面多。刘恂《岭表录异》(889~901年)当时岭南一带野犀约有3种:一为“胡帽犀”或“牯犀”,都是“毛犀”,并有“二角”,显然是今双角犀(苏门犀);一为“兕犀”,似指今小独角犀(爪哇犀);另外传闻有“辟水犀”,即水犀,似今大独角犀(印度犀)。表明当时今两广一带野犀种类仍不少,分布还广。

从唐宋及其以后古籍中记载野犀的具体分布地区看,本亚区只有4个小区:

(1)漳州漳浦县[唐代漳州初治云霄,后移漳浦(今县),辖境似包括今诏安、云霄、漳浦一带]:《舆地纪胜·福建路·漳州·景物·梁山》:

《唐志》,漳浦县下有一(梁山)。又古记云:梁山,闽中之望山也。《尔雅》云:南山(方)之美,有梁山之犀象焉。

看来,至晚到唐代,漳浦梁山一带野犀、野象仍多。至于这一带野犀何时灭绝,没有涉及。(www.xing528.com)

(2)《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广州[治所在南海(今广州)]土产有“文犀”。可见到北宋初广州一带仍有野犀分布。

(3)《太平寰宇记·岭南道》:英州[治所在浈阳(今英德)]“风俗、土产,并与广州同”。可见北宋初,英州一带也有野犀分布。

(4)九连山一带:清雍正九年(1731年)《广东通志·物产·动物》:“山马、犀(出九德县)、象、狒狒、熊、貊、长臂猿、狨。” “九德”约在今广东翁源、新丰一带的九连山西南麓一带,当时残存有野犀、野象、大熊猫、长臂猿等。

唐代本亚区有野犀小区已不多,到北宋初尚有3个小区,18世纪30年代仅有1个,此后再未见到记载本亚区野犀,可能逐渐灭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