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热处理工艺解析-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常用热处理工艺解析-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用热处理工艺有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调质、渗碳、发蓝、氮化和碳氮共渗。正火是一种经济的热处理工艺,因所需时间短,故中碳钢常以正火代替退火;低碳钢只用正火处理,而不用退火。调质主要用来处理中碳钢,以得到托氏体或索氏体组织。碳氮共渗 同时使钢件表面渗入碳和氮称为碳氮共渗,能使零件表面获得更高硬度,但之后必须进行淬火、回火处理。

常用热处理工艺解析-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常用热处理工艺有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调质、渗碳、发蓝、氮化和碳氮共渗。

(1)正火 正火是指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较快地冷却。说明: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正火的目的是使钢件中的晶粒细化,增加钢件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其可加工性。正火比退火更能提高钢的强度,但可塑性较退火钢低。正火是一种经济的热处理工艺,因所需时间短,故中碳钢常以正火代替退火;低碳钢只用正火处理,而不用退火。

(2)退火 退火是指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温度一定时间后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或冷至一定温度后作间歇性的停留,然后在空气中冷却。退火的目的是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提高韧性和可塑性,细化晶粒度,改善可加工性,取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退火的方法很多,有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等。

(3)淬火 淬火是指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高温,透热一段时间后,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进行急剧冷却(避过奥氏体最不稳定的区域)而形成马氏体,使钢件获得高硬度。淬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完全淬火、等温淬火、分级淬火和高频淬火等。一般淬火钢的碳的质量分数量不低于0.35%,否则淬硬性很差。淬火后都需要进行回火。

(4)回火 回火是指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温度,然后进行冷却。回火有时也用于正火后。回火的方法很多,一般有高温回火(即调质)、低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一般钢件在淬火后都需要进行回火,以消除淬火中产生的内应力,降低钢的脆性,使结构组织比较稳定。

(5)调质 调质是指淬火后进行高温(350~650℃)回火,保持一定时间后再冷却。调质主要用来处理中碳钢,以得到托氏体或索氏体组织。(www.xing528.com)

(6)渗碳 渗碳是指将碳渗入钢件表面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用于表面要求硬(耐磨)、心部要求韧(有一定强度)的零件。渗碳时,钢件需加热到临界点以上900~950℃,使钢件的金相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因为奥氏体吸收碳的能力强,可达1.7%)。渗碳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渗碳后的钢件需进行淬火、回火后才能使用。低碳钢一般也要渗碳后再淬火、回火。

(7)发蓝 发蓝是指将钢件置于特制的具有一定温度和浓度的碱性溶液中,取出后钢件表面形成极薄的一层良好的氧化膜,从而使钢件在大气中不容易生锈,表面通常呈深蓝色或黑色。

(8)氮化 氮化是指使钢件表面渗入一定深度的氮,从而增加零件的表面硬度。

(9)碳氮共渗 同时使钢件表面渗入碳和氮称为碳氮共渗,能使零件表面获得更高硬度,但之后必须进行淬火、回火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