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成果

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滑坡路段初步勘察勘察范围滑坡路段初步勘察的范围:各路线方案中与构筑物安全关系密切的滑坡或欠稳定斜坡路段。⑦结合坡体地质结构、变形现象及滑坡发育演进阶段,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的稳定系数和欠稳定状态的剩余下滑力。主要成果①滑坡路段初步勘察报告。②1∶2 000 滑坡路段工程地质图。⑦根据滑坡对公路构筑物的危害程度,编制滑坡活

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成果

1)滑坡路段初步勘察

(1)勘察范围

滑坡路段初步勘察的范围:各路线方案中与构筑物安全关系密切的滑坡或欠稳定斜坡路段。

(2)勘察精度及工作量

①滑坡、欠稳定斜坡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地质纵横断面测量精度为1∶500。

②沿主滑坡方向布设工程地质纵向勘探线1 条,滑坡宽度超过200 m 时应增加纵向勘探线。纵向勘探线上端应达斜坡坡顶,下端至斜坡坡脚。

③勘探纵断面上的钻探工程、轻型勘探工程不少于5 个(含后壁以上、剪出口以下稳定路段各1 个);勘探工程间距不超过80 m(条件复杂时应加密);揭露深度达滑床以下稳定岩土体内5 ~10 m。

④垂直主滑方向布设横向勘探断面1 条,横断面与纵断面交点应布设勘探钻孔,横断面钻探工程和轻型勘探工程不少于5 个(勘探工程间距、揭露深度与纵断面要求一致)。

⑤浅井、坑探等轻型勘探工程量为勘探工程总量的15%。

⑥稳定岩土体、滑坡体、滑带土分层采样试验。滑带土样品应逐钻孔、逐探坑采集和进行剪切试验,滑带土样品试验成果不少于6 组(其余样品试验成果不少于3 组)。

⑦50%以上钻孔进行声波测井和岩块弹性波测试。

⑧逐孔进行提钻后、下钻前地下水水位测量和终孔地下水水位测量。

水环境复杂地段布设钻孔水文地质抽水试验2 ~3 孔段,并采水样化验。

⑩布设地面物探方法探测,探测断面的位置及精度应与勘探断面一致。

(3)技术要求及评价内容

①开展1∶500 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断面测量,重点查明以下内容:

a.发生滑坡地段和欠稳定斜坡的微地形地貌特征及滑坡的平面范围;

b.坡体地质结构,岩土体的地层层位、岩性、产状、上覆土体、岩性、成因类型、叠置关系;

c.坡面的各类变形现象、形态特征、分布、规模、滑体剪出现象、地下水溢出现象及位置;

d.借助坑探、浅井描述滑床形态特征、位置、埋深以及滑带土的岩性、成分、厚度、饱水状态、黏塑性等;

e.根据各类裂缝发育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判断滑坡滑移的动力地质性质、发育演进阶段;

f.查明滑坡发生的应力应变机制、诱发因素及稳定性趋势。

②调查滑坡发生发展历史、演进过程、近现代活动特点、诱发因素及危害性和危险性。

③结合滑坡的固有特征及现象,布设钻探工程、轻型勘探工程,揭露滑体、滑床、滑带土等滑坡要素。

④采样试验,提取滑体和滑带土的天然含水率、密度、塑限、液限、压缩系数、凝聚力、内摩擦系数等主要指标。

⑤沿工程地质勘探断面布设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或地探雷达等物探方法,验证滑坡体的厚度、滑床的形态特征、地下水赋存状况。

⑥埋置专门设备观测地表滑移变形的变形量、变形方向、变形速度,验证滑坡滑移变形的特点,确定滑移面发育位置及深度。

⑦结合坡体地质结构、变形现象及滑坡发育演进阶段,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的稳定系数和欠稳定状态的剩余下滑力。

⑧根据滑坡路段的地质地貌背景、滑坡发生频率、群发特征及危害性,评价路线方案通过滑坡地段的可行性及风险。

⑨根据滑坡的活动性、危害程度及危险性,编制滑坡危害程度分区图,拟定绕避滑坡或提出处置滑坡的方案建议。

⑩结合路线方案,评价滑坡路段的适宜性或风险,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

(4)主要成果

①滑坡路段初步勘察报告。

②1∶2 000 滑坡路段工程地质图。

③1∶2 000 滑坡路段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

④1∶500 滑坡工程地质图。

⑤1∶500 滑坡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

⑥钻探工程地质柱状图,轻型勘探工程展示图,岩、土、水试验报告,钻孔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⑦各种统计表、汇总表。

⑧物探勘察报告及附图、附表等。

⑨滑坡变形现象动态观测记录、图册、旬报、月报、小结等。(www.xing528.com)

2)滑坡路段详细勘察

(1)勘察范围

滑坡路段详细勘察的范围:通过路线方案的滑坡和欠稳定斜坡路段。

(2)勘察精度及工作量

①滑坡、欠稳定斜坡路段工程地质测绘及纵横断面测量精度为1∶200 ~1∶500。

②沿主滑方向和垂直主滑方向布设勘探网,勘探网间距:活动性及活动性有限的滑坡或欠稳定斜坡为40 ~80 m,具活动性并存在较严重后果的滑坡或欠稳定斜坡为20 ~40 m,活动性显著、致灾后果突出的滑坡不超过20 m。

③勘探网交点应有勘探钻孔,钻孔揭露深度达滑床以下稳定岩土体内5 ~10 m。

④浅井等轻型勘探工程量不少于勘探工程总量的15%。

⑤稳定岩土体、滑体岩土体分层采样试验,分层采样试验成果不少于6 组。

⑥滑带土、滑体内软弱夹层等分层采样试验范围应覆盖整个滑坡,滑带土剪切试验成果不少于9 组。

⑦滑体内各类构筑物、地表变形现象、非滑坡区应布设地表动态测点不少于10处;滑坡主滑段及变形显著地段埋置钻孔测斜管5 ~10 套,以开展深部动态观测;观测时间从勘察初期至病害处置结束后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⑧设雨量观测站,观测记录强降水过程或持续降水时段的降雨量

⑨逐孔进行提钻后、下钻前孔内地下水水位和终孔地下水水位测量。

⑩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和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2 ~3 孔段,并采水样化验。

⑪沿纵横勘察断面布设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或地探雷达等地面物探,探测断面的精度及位置应与工程地质勘探断面一致。

(3)技术要求及评价内容

①开展1∶200 ~1∶500 滑坡或欠稳定斜坡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纵横断面测量,重点复核以下内容:

a.滑坡地段的坡体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岩土体叠置关系等;

b.滑坡变形现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滑坡发展及演进阶段等初步勘察成果;

c.滑带土岩性、分布、厚度、含水量、可塑性、矿物成分等。

②沿勘察线、勘察网的密度布设钻探、轻型勘探工程和物探,提高勘探工程对滑坡现象、滑坡坡体地质结构、滑床特征、滑带土分布及厚度、滑带连续性等的控制程度和准确性。

③结合地表和地下变形现象动态观测,验证滑坡变形方向、变形量、变形速度、滑移界面位置及特征,准确掌握滑坡活动的边界条件

④统计滑带土样品试验成果和反算值、相同背景滑带土经验值,选取各勘探断面不同段落滑带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参数。

⑤分段计算各断面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和欠稳定条件下的剩余下滑力。

⑥统计抽水试验成果和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成果,评价地下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⑦根据滑坡对公路构筑物的危害程度,编制滑坡活动影响分区图,评价滑坡的威胁和危害,分段拟定滑坡处置工程措施建议。

⑧结合施工地质条件,提出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安全、预支护施工措施等处置建议。

⑨评价滑坡对公路和构筑物安全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保障各类构筑物安全施工的措施建议。

(4)主要成果

①滑坡路段详细勘察报告。

②1∶2 000 滑坡路段工程地质图。

③1∶2 000 滑坡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④1∶500 滑坡工程地质图。

⑤1∶500 滑坡勘察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⑥1∶500 滑坡勘察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⑦1∶500 滑坡勘察动态观测布置图。

⑧滑坡变形现象动态观测报告及图册和观测记录。

⑨滑坡稳定性计算书。

⑩钻探工程地质柱状图,轻型勘探工程展示图,岩、土、水试验报告,钻孔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以及各类统计表、汇总表。

⑪地面物探报告及动态观测图册、观测记录、月报、季报、年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