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役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原则简介

服役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原则简介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服役结构可靠性定义中的特殊性,分析计算时应根据这些特点,服从以下基本准则。因此,服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应与结构的维修经济性结合。

服役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原则简介

根据服役结构可靠性定义中的特殊性,分析计算时应根据这些特点,服从以下基本准则

2.3.2.1 明确可靠性含义

由于服役结构可靠性定义的要素与拟建结构不同,在分析时应明确其含义,统一定义要求。对作用的预测、抗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和可靠度计算等,应为同样的时间区段、同样的失效准则。一般情况下,不应直接利用拟建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荷载或抗力的统计特性来分析区段[τ'0,τ'0+T']内的可靠性,否则会使服役结构可靠性的含义模糊不清。

2.3.2.2 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www.xing528.com)

服役结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其材料强度和构件截面尺寸是可测的,在当前时刻τ'0原则上已不是随机变量;也已经历了验证荷载,为可靠性的评估计算积累了一定的信息[12]。因此,服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时,应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测定研究对象的已有信息,并对已有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检验及利用,以反映其目前的状态和推求后续服役期内的特性[7]

2.3.2.3 与服役结构的维修决策研究结合

服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评估是结构维修、加固的前期工作和依据,也是服役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目的所在。因此,服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应与结构的维修经济性结合。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用于维修、加固的费用越高,结构在未来继续服役期内的可靠性(如安全性)越高,破坏的损失期望值越小;反之,用于维修、加固的费用越低,结构的可靠性越低,破坏的损失期望值越高。服役结构可靠性研究,也必然涉及结构的耐久性问题[16,37]。所以,服役结构可靠性研究内容中应包括结构的维修决策和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