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楚高速公路大德大桥的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昆楚高速公路大德大桥的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该阶段,项目按照“建立模型标准—建立构建编码体系—BIM模型建立—完善数据构造—拓展BIM应用”的思路进行工作。表3.3本项目协同设计使用软件一览本项目的BIM协同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传统建模方式,经过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后续施工管理的建模方式,即以分部分项验收规则为指导进行建模。图3.12项目碰撞检测技术路线第五步:将协同设计信息上传至BIM信息管理平台。

昆楚高速公路大德大桥的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在该阶段,项目按照“建立模型标准—建立构建编码体系—BIM模型建立—完善数据构造—拓展BIM应用”的思路进行工作。项目使用软件及平台如表3.3所示。

表3.3 本项目协同设计使用软件一览

本项目的BIM协同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传统建模方式,经过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后续施工管理的建模方式,即以分部分项验收规则为指导进行建模。该方法为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设计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后续研究基础。该协同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分部分项验收规则进行构件拆分。

根据业主提供的桥梁图纸,结合桥梁质量验收规范,将模型按照分部分项验收规则进行构件拆分。

第二步:对拆分后的构件进行编码设置。

本项目为了方便后期施工精细化管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设置。详见表3.4。

表3.4 项目编码体系构成及示例(www.xing528.com)

第三步:对模型元素进行编码。

项目采用工程部位—材质—扩展描述的方式进行编码。实践证明,传统CAD设计图纸具有表达不直观、图纸设计容易出错的缺陷,而基于BIM技术的参数化建模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另外,BIM建模技术与传统CAD模式相比,在参数化建模方面具地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思路是将构件尺寸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改变参数数值使得模型能够灵活改变,大幅度节约设计效率

第四步: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碰撞检测。

项目的碰撞检测涉及构件之间、钢筋与钢筋之间、结构深化模型、钢筋深化模型、机电专业深化模型、预埋件等碰撞检测。每一种产生的碰撞点都可能造成项目返工甚至影响项目工期,因此碰撞检测是项目的重要应用点。项目的碰撞检测技术路线如图3.12所示。

图3.12 项目碰撞检测技术路线

第五步:将协同设计信息上传至BIM信息管理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