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垂直绿化减少PM2.5浓度

垂直绿化减少PM2.5浓度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更加直观地观察PM2.5浓度变化,将A、B、C三组数据与ref进行对比,得到下午6︰00的PM2.5浓度改变量,如图4至图7所示。另外,在M1面种植绿化时浓度降低量最大。综上所述,在建筑外立面上直接增设垂直绿化不利于PM2.5扩散,保持街道宽度不变,将部分建筑变成垂直绿化时,M1面浓度显著降低,是理想的垂直绿化方式。

垂直绿化减少PM2.5浓度

为更加直观地观察PM2.5浓度变化,将A、B、C三组数据与ref进行对比,得到下午6︰00的PM2.5浓度改变量(ΔCPM2.5),如图4至图7所示。

图4 不同宽高比、不同建筑相对高度下W︰H=1布置垂直绿化后PM2.5浓度改变量(ΔCPM2.5等值线剖面平面图

(绿色:ΔCPM2.5<0浓度降低;红色、黄色:ΔCPM2.5>0浓度升高)

续图4

续图4

图5 0—90°下W︰H=1 PM2.5浓度改变量(ΔCPM2.5)等值线剖面图

(绿色:ΔCPM2.5<0浓度降低;红色、黄色:ΔCPM2.5>0浓度升高)

续图5(www.xing528.com)

续图5

图6 W ︰ H=2 时PM2.5浓度改变量(ΔCPM2.5)平面图

(绿色:ΔCPM2.5 <0浓度降低;红色、黄色:ΔCPM2.5 >0浓度升高)

图7 W ︰ H=2 时PM2.5浓度改变量(ΔCPM2.5 )剖面图

(绿色:ΔCPM2.5 <0浓度降低;红色、黄色:ΔCPM2.5 >0浓度升高)

可以看出,A组,即图4(a)至图4(c)、图5(a)至图5(c),污染物浓度均上升,在M1面种植绿化,颗粒物浓度增加量最小,其次是M2面,M1、M2面均种植垂直绿化时,颗粒物浓度增加得最多,污染物主要堆积在背风面,迎风面浓度升高不明显。这说明直接在街道峡谷建筑外表面增加垂直绿化不利于颗粒物的扩散。

B组,即图4(d)至图4(f)、图5(d)至图5(f),垂直绿化对PM2.5浓度的影响有升高也有降低,M1面浓度降低,M2面和污染源附近浓度增加。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污染物浓度改变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因为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浓度越低,垂直绿化与污染物接触量有限,改变量也相应降低。此外,在M1面种植绿化,颗粒物浓度降低最为明显,且影响范围广,如图5(d)所示;在M2面种植绿化,颗粒物浓度降低少,影响范围小,如图5(e)所示;两面都种植绿化,背风面浓度升高显著,如图5(f)所示,因此在M1面种植绿化效果最显著。

C组,即图4(g)至图4(i)、图5(g)至图5(i),街道峡谷内PM2.5浓度均降低,C组与B组相比,建筑尺寸完全一致,但未进行垂直绿化,以上说明B组结果是C组和垂直绿化对PM2.5浓度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出现有升有降的现象。

从图5、图6中可以发现:W︰H=2时,建筑宽度不变,直接进行垂直绿化,PM2.5浓度有所升高,升高不显著;保持街道宽度不变,将部分建筑改为垂直绿化,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这与W︰H=1的结果一致。另外,在M1面种植绿化时浓度降低量最大。

综上所述,在建筑外立面上直接增设垂直绿化不利于PM2.5扩散,保持街道宽度不变,将部分建筑变成垂直绿化时,M1面浓度显著降低,是理想的垂直绿化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