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制图

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制图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平法施工图是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梁平面布置图,分别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梁和与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比例绘制,并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一)梁平法施工图识读内容和要点了解图名、比例。通过阅读结构设计说明或梁的施工说明,明确梁的材料及等级。当梁的某部位不适用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时,则在该部位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

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制图

梁平法施工图是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梁平面布置图,分别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梁和与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比例绘制,并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还要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标注。

(一)梁平法施工图识读内容和要点

(1)了解图名、比例。

(2)核对轴线编号及其间距尺寸是否与建筑图、基础平面图、柱平面图相一致。

(3)与建筑图配合,明确各梁的编号、数量及位置。

(4)通过阅读结构设计说明或梁的施工说明,明确梁的材料及等级。

(5)明确各类型梁的标高、截面尺寸及钢筋配置情况。

(6)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准构造详图(查阅平法标准图集),确定纵向钢筋、箍筋和吊筋的构造要求,如纵向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弯折要求、锚固要求,箍筋加密区的范围,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构造等。

(二)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1.平面注写方式

梁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每一种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梁的某部位不适用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时,则在该部位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在施工时中,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梁采用集中标注时,用索引线将梁的通用数值引出,在跨中集中标注一次,其内容包括5项必注值和1项选注值,内容自上而下分行注写,如图8-28所示。

图8-28 梁平面注写方式

2.梁截面注写方式

图8-29四个梁截面是采用传统表示方法绘制,用于对比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同样内容。实际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时,不需绘制梁截面配筋图和图8-28中的相应截面号。

图8-29 梁的截面配筋图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等几项组成,应符合表8-11的规定。

表8-11 梁编号

例: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1)梁集中标注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1)第一项:梁编号(见表8-11)。

(2)第二项:梁截面尺寸b×h(宽×高)。

(3)第三项: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间距及肢数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注写在括号内。

例:10@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10 mm,加密区间距为100 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mm,均为四肢箍。

又例: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8 mm,加密区间距为100 mm,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 mm,两肢箍。

(4)第四项: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2 22用于双肢箍,2 22+4 12用于六肢箍。其中2 22为通长筋,4 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 22;3 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 22的通长筋,梁的下部配置3 20的通长筋。

(5)第五项: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当梁腹板高度hw≥450 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例:G4 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根直径为12 mm的HRB335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 12。

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例:N6 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 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 22。

(6)第六项:梁顶面标高高差。梁顶面高差,是指相对于结构层顶面标高的高差值。有高差时,必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标注。当某梁的顶面高于所在结构层的楼面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以上六项中,前五项为必注值,第六项为选注值。现以图8-28中的集中标注为例,说明各项标注的意义。

KL2(2A)——第2号框架梁,两跨,一端有悬挑。

300×650——梁的截面尺寸,宽度为300 mm,高度为650 mm。

8@100/200(2)——梁内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8 mm,加密区间距为100 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mm,两肢箍。

2 25——梁上部有两根通长筋,直径25 mm,HRB335钢筋。

G4 10——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 10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 10。

(-0.100)——该梁顶面低于所在结构层的楼面标高0.1 m。

2)梁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www.xing528.com)

①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 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 25,下一排纵筋为2 25。

②不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 25放在角部,2 22放在中间,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 25+2 22。

③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见图8-28)。

(2)梁下部纵筋。

①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 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 25,下一排纵筋为4 25,全部伸入支座。

②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阶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 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 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 25,全部伸入支座。

又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 25+3 22(-3)/5 25,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 25和3 22,其中3 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 25,全部伸入主支座。

④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按上述规定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3)附加箍筋和吊筋。

附加箍筋和吊筋可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见图8-30)。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图8-30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画法示例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位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梁的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注写位置及内容见图8-31。梁的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识读见图8-28。图中第一跨梁上部原位标注代号2 25+2 22,表示梁上部配有一排纵筋,角部为2 25,中间为2 22。下部代号6 25 2/4,表示该梁下部纵筋有两排,上一排为2 25,下一排为4 25。图中第一、二跨梁内箍筋配置见集中标注,悬挑跨梁内箍筋有所不同,同原位标注中8@100(2),表示该悬挑箍筋间距全部为100 mm,双肢箍。

图8-31 梁的标注注写位置及注写内容

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见图8-32,读者可根据上述制图规则,识读施工图中各标注符号的意义。

本项目主要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的部分内容,介绍了结构施工图关于承重构件的布置,使用的材料、形状,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工程图样,是承重构件以及其他受力构件施工的依据。

1.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图以及构件详图等。

2.结构施工图的阅读顺序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阅读结构设计说明。

(2)阅读基础平面图、详图与地质勘察资料。

(3)阅读柱平面布置图。根据对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柱的布置是否合理,柱尺寸、柱断面尺寸与轴线的关系尺寸有无错误

(4)阅读楼层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

(5)按前述的施工图识读方法,详细阅读各平面图中的每一个构件的编号、断面尺寸、标高、配筋及其构造详图,并与建筑施工图结合,检查有无错误与矛盾。

(6)在前述阅读结构施工图中,涉及采用标准图集时,应详细阅读规定的标准图集。

3.楼层结构平面图,也称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是假想将建筑物沿楼板面水平剖开后所得的水平剖面图,是施工时布置或安放各层承重构件的依据。

4.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主要内容如下。

(1)构件名称或代号、比例。

(2)构件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3)构件的形状、尺寸和预埋件代号及布置(模板图),构件的配筋(配筋图)。当构件外形简单、又无预埋件时,一般用配筋图来表示构件的形状和配筋。

(4)钢筋尺寸和构造尺寸,构件底面的结构标高。

(5)施工说明等。

5.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常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即平法绘制,平法制图的表达方式,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以整体的形式直接表达在该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平法施工图注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柱截面注写法:截面注写法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在截面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

(2)柱列表注写法:指在柱的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形状画在表格中,并在表格中注写柱的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通过表格来查找柱子配筋。

(3)梁的平面注写方式:梁的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每一种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据。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4)梁的截面注写方式:梁的截面是采用传统表示方法绘制,用于对比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同样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