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屋建筑构造:变形缝最佳构造方法

房屋建筑构造:变形缝最佳构造方法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墙变形缝的构造主要应考虑室内环境的装饰协调,有的还要考虑隔声、防火。图9.4墙身变形缝的接缝形式图9.5外墙变形的构造做法9.2.2楼地层变形缝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图9.8顶棚变形缝的构造做法9.2.3屋顶变形缝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解决防水、保温等问题。

房屋建筑构造:变形缝最佳构造方法

变形缝的构造应在不影响结构单元之间位移的前提下,满足其围护性能、耐久性能和装饰性能的需求,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构造方法对其进行覆盖处理。

9.2.1 墙体变形缝

根据墙的厚度,变形缝可做成平缝、错口缝或企口缝,如图9.4所示。墙体较厚时,应采用错口缝或企口缝,有利于保温和防水。但防震缝应做成平缝,以便适应地震建筑物的摇摆。

外墙变形缝应保温、防水,并注意立面美观。根据缝宽的大小,缝内一般应填塞具有防水、保温和防腐性的弹性材料,如沥青麻丝、橡胶条、聚苯板、油膏等。变形缝外侧常用耐气候性好的镀锌铁皮、铝板等覆盖,但应注意金属盖板的构造处理,要分别适应伸缩、沉降或震动摇摆的变形需要。外墙变形缝的构造做法如图9.5所示。内墙变形缝的构造主要应考虑室内环境的装饰协调,有的还要考虑隔声、防火。一般采用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木条遮盖,也可采用金属板盖缝,但都要注意能适应不同的变形要求。内墙变形缝的构造做法如图9.6所示。

图9.4 墙身变形缝的接缝形式

图9.5 外墙变形的构造做法

9.2.2 楼地层变形缝

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其构造特点为方便行走,防火和防止灰尘下落,卫生间等有水环境还应考虑防水处理。

楼地层的变形缝内常填塞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橡塑类调节片等,上铺与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金属板或橡胶片等。

图9.6 内墙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图9.7 楼地面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楼地面变形缝的构造做法如图9.7所示。顶棚处的变形缝可用木板、金属板或其他吊顶材料覆盖,但构造上应注意不能影响结构的变形,若是沉降缝,则应将盖板固定于沉降较大的一侧。顶棚变形缝的构造做法如图9.8所示。

图9.8 顶棚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9.2.3 屋顶变形缝(www.xing528.com)

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解决防水、保温等问题。屋顶变形缝一般设于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处,也见于两侧屋面同一标高处。不上人屋顶通常在缝的一侧或两侧加砌矮墙或做混凝土凸缘,高出屋面至少250mm,再按屋面泛水构造要求将防水层沿矮墙上卷,固定于预埋木砖上,缝口用镀锌铁皮、铝板或混凝土板覆盖。盖板的形式和构造应满足两侧结构自由变形的要求。寒冷地区为了加强变形缝处的保温,缝中应填塞沥青麻丝、岩棉泡沫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保温材料。上人屋面因使用要求不同,一般不设矮墙,但应做好防水,避免渗漏。

屋顶变形缝处墙体结构如图9.9所示。

图9.9 屋顶变形缝处墙体结构

9.2.4 基础变形缝

沉降缝要求将基础断开,缝两侧一般可为双墙或单墙处理,变形缝处墙体结构如图9.10所示。

图9.10 基础变形缝处墙体结构

1)双墙基础方案

双墙双条形基础(图9.11)、且地面以上独立的结构单元都有封闭连续的纵横墙,结构空间刚度大,但基础偏心受力,并在沉降时相互影响。另一种做法是设双墙挑梁基础(图9.12),特点是保证一侧墙下条形基础正常均匀受压,另一侧采用纵向墙悬挑梁,梁上架设横向托墙梁,再做横墙。这种方案适合基础埋深相差较大或新旧建筑物相毗邻的情况。

图9.11 双墙双条形基础

图9.12 双墙挑梁基础

2)单墙基础方案

单墙基础方案也称挑梁式方案,即一侧墙体正常做条形受压基础,而另一侧也做正常条形受压基础,两基础之间互不影响,用上部结构出挑实现变形缝的要求宽度,如图9.13所示。这种做法尤其适用于新旧建筑毗连时,处理时应注意旧建筑与新建筑的沉降不同对楼地面标高的影响,一般要计算新建建筑物的预计沉降量。

图9.13 单墙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