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文化研究:支犒的意义与实践

宋代文化研究:支犒的意义与实践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犒”一詞,當來自於“支付犒賞”、“支付犒設”之義。其監局造飯將官兵士與各寺同共造飯僮行火頭別行支犒。或皇后殿別自支犒。嘗命其將支犒帶甲人五緡,輕騎人三緡,不帶甲人二緡。本州已支犒錢會及爲文以祭。制領將佐共給降官會二十萬貫,仰劉雄飛等第支犒一行戰守軍士。從我們掌握的材料看,宋代表示“支付犒賞”通常作“支犒設”、“支犒賞”。本府亦合數支犒賞酒食俾之激勸。各支犒設,以示激勸。

宋代文化研究:支犒的意义与实践

《漢語大詞典》:“支付犒賞。《宋史·馬光祖傳》: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錢二十萬緡支犒軍民。”

“支犒”是宋代出現的一個新詞語,用例極多,《漢語大詞典》僅從《佩文韻府》而引《宋史》一例。按照文獻學的常識,《宋史》不能完全看做宋代的材料;從辭書學的角度說,已屬書證滯後。即以釋義言,亦不準確,謹辨說如次。

“支犒”一詞,當來自於“支付犒賞”、“支付犒設”之義。在實際運用中,它逐漸緊縮爲“支犒”,“支付”的意義漸次淡化,基本上只剩“犒賞”一義。

其監局造飯將官兵士與各寺同共造飯僮行火頭別行支犒。(宋黃震《六月三十日在城粥飯局結局榜》)

並于內藏庫支撥官券數百萬以犒諸軍,及令臨安府分給貧民。或皇后殿別自支犒。而貴家富室亦各以錢米犒閭里之貧者。(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

奉聖旨,自管軍官以下,並行支犒一次。(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七)

其龍舟遠列成行,而先進者得捷取標賞,聲喏而退,餘者以錢酒支犒也。(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八日祠山聖誕》)

除本軍月有請受外,本府照例量行支犒,不許過有須索。(宋黃幹《申制司行以安慶府催包砌城壁事宜》)

朝廷每有頒犒,多者數十萬緡,少者數萬緡。付之有司分給,一錢不私藏。嘗命其將支犒帶甲人五緡,輕騎人三緡,不帶甲人二緡。將裁其數,匿金歸己,杖而殺之。(宋岳珂《金陀稡編》卷九《遺事》)

如發賣流通,利息增衍,則典押吏人、酒司、酒匠皆量支犒賞,否則有罰。(宋胡太初《晝簾緒論》卷九《理財篇第九》)

至於軍前支犒,皆仰給於總所;臨陣喝轉,皆見沮於有司。(宋曹彥豹《上廟堂書》)

臣止是量其出接之人,斟酌支犒;在寨者不該支犒。若在處同所管地分闔營厚犒,添此一項,則用度愈廣。(宋魏了翁《先事奏陳三事》)(www.xing528.com)

而寶乃以小船策應卒殞賊手,尤可嘉尚。本州已支犒錢會及爲文以祭。(宋真德秀《申左翼軍正將貝旺乞推賞》)

所遣間使,更往互來,支犒之數,動至盈萬。(宋徐鹿卿《論待敵救楮二劄上樞密院》)

劉雄飛能躬率將士一乃心力,奮勇出奇,援兵未集,曾不逾旬亟奏雋功,深可嘉尚。可先特支犒一次:劉雄飛絹銀三百匹兩……制領將佐共給降官會二十萬貫,仰劉雄飛等第支犒一行戰守軍士。(宋李曾伯《奏壽城賞》)

癸未,給諸軍口累重大錢詔,支犒殿步司討捕閩寇凱還軍兵有差,陣亡者厚給其家。《宋史全文·理宗二》

當此天寒,深爲不易。遣去官會三十萬貫,可等第支犒一次。卿宜宣諭朕意,俾各知悉。(《宋史全文·理宗三》)

《四庫全書》中“支犒”連文共一百多例,除極個別例子如上所舉第一例似可講作“支付犒賞”外,餘者都是“賞賜”、“犒賞”的意思,或是在正常的薪俸外額外給予財物,或是對某種行爲予以物資褒獎。即如《漢語大詞典》舉《宋史》例,稍增下文則“賞賜”之義便即明瞭:“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錢支犒軍民。減租稅,養鰥寡孤疾無告之人,招兵置砦,給錢助諸軍婚嫁……”從我們掌握的材料看,宋代表示“支付犒賞”通常作“支犒設”、“支犒賞”。如:

如發賣流通,利息增衍,則典押吏人、酒司、酒匠皆量支犒賞,否則有罰。”(宋胡太初《晝簾緒論》卷九《理財篇第九》)

令候包砌城壁了日,欲從本府申乞劄下本軍與升擢差遣。本府亦合數支犒賞酒食俾之激勸。(宋黃幹《申制司行以安慶府催包砌城壁事》)

詔應支給軍前漢蕃士卒特支犒設並醬菜錢等。如三日不支,其轉運司及合支官司並當除名。(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神宗元豐五年》)

向來諸軍只習右手射,近又教習左手射頗精。各支犒設,以示激勸。(《宋史全文·孝宗七》)

除上述之類宋代詞語釋義不確外,《漢語大詞典》中很多詞語宋代即已出現,但往往徵引元代乃至明清甚至於現代書證,這在《漢語大詞典》修訂時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非本文範圍,不予覼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