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王梦破灭,清朝史为青少年

天王梦破灭,清朝史为青少年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尽快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天王洪秀全和其他诸王根据当时的军事态势做出了北伐的决定。东王杨秀清成为“天京变乱”的牺牲品。太平天国领导者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最终的灭亡,未能攻到北京而被清军联合外国反动势力镇压。

天王梦破灭,清朝史为青少年

1853年3月,节节胜利的太平军攻克了南京,并将南京改为天京,从此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王坐镇天京,运筹帷幄。但是,太平天国当时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虎视眈眈,时时刻刻威胁着这个刚刚成立的政权。

为了尽快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天王洪秀全和其他诸王根据当时的军事态势做出了北伐的决定。洪秀全遂任命林凤祥、李开芳为主帅于当年5月从扬州出发,开始了以攻打北京为战略目标的北伐。

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大军长驱北上,进入河南。7月,大军主力渡过黄河,进围怀庆府。怀庆守城的清军和壮丁不足万人。但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围攻怀庆城近两个月,未能攻下。清廷派两万军队增援,北伐军遂主动撤围西进,绕道济源,进入山西,连下几大重镇再入河南,经河南入直隶迫近北京。待军队休整之后,北伐军前进至杨柳青,直逼天津,马上就要打到皇城脚下,之后因清军增援的到来未能攻克天津。

于是太平军便在驻扎静海和独流镇后,等待援兵的到来。然而清军前来围剿,援军又音信全无,加上粮草缺乏,天寒地冻,太平军遂放弃静海和独流镇南退。

南退的过程中,在清军的追击和包围下,北伐军遭到重创,军队溃散,李开芳得知援军已到达山东遂率领残余部队突围。清军引水灌注,李开芳被俘被后杀。至此太平军北伐失败。

太平军北伐远征,长驱六省,虽为精锐之师,但终不免全军覆没。是什么原因导致太平天国遭受到如此的惨败?

南京方面,由于在北伐的同时又有更重要的“西征”,怕顾此失彼,因此洪秀全、杨秀清二人根本不敢分军对北伐施以更实质性的援助。

对于太平军的北伐军队而言,一开始看上去似乎形势大好,一路势如破竹,实际上却隐藏着不少困难。他们进入华北腹地之后,离北京越近清廷的担心越大,那么清廷必然会派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拱卫皇城。而此时的太平天国北伐军队却面临着缺兵缺粮的状况,加上恶劣的天气,在大平原上面对数万清政府自东北和蒙古各部调来的骁勇骑兵,即便是太平军再英勇善战也不可能敌得过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可是坐镇天京的天王和东王,却未能分清形势,盲目自信,太过轻敌,并且一心关注着石达开率领的西征军,直到形势十分不利于北伐军的时候才派出援军。此时北伐军又按照天王的指示在直隶坚守待援,而不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与清军展开运动式的战斗,还在企盼着与援军合师北上,直捣黄龙,直到退守连镇自身难保,实在无力顾及执行攻打北京的计划。这时的北伐军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www.xing528.com)

其实,洪秀全等人的军事战略才是太平天国北伐军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当时根本不具备北伐的条件。

在占领南京不久后,太平军就席卷长江,截断了清朝的漕运。洪秀全原本想建都河南而不是南京,因为在河南更容易攻取北京。早在长沙作战时他就有北出河南的打算。洪秀全主张分军镇守江南,大军向河南挺进,取河南建都这一主张在当时才应该是正确的。

而东王杨秀清却极力主张在南京建都,这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上,铸成了大错。选择了一个错误的都城,随即还要按照正确的都城的设想,去行动,即派出2万多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冀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的举动,很难成功。

“天京变乱”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进而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彻底失败。东王杨秀清成为“天京变乱”的牺牲品。

太平天国领导者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最终的灭亡,未能攻到北京而被清军联合外国反动势力镇压。

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天国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措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起义不断,革命怒潮风起云涌。

太平军北伐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表现在给清政府统治中心的打击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威胁和震动,还迫使清政府加强京城防守力量,从而加剧了清军的调配难度,牵制了大量清军,使这部分清军不能南下来剿灭太平天国,对南方太平军和北方人民的斗争在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