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克萨自卫战胜利,清朝史给青少年详解

雅克萨自卫战胜利,清朝史给青少年详解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到康熙指令驻留辽东的萨布素将俄军狠狠地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全部焚毁,使雅克萨成为一座孤城,由此断了沙俄再度侵略的妄想。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至此,雅克萨反击战结束。两国最后达成和议,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俄军撤出雅克萨,毁掉雅克萨城,划定中俄边界。抗击沙俄也是以自卫为宗旨,即使位于战胜国行列,也丝毫没有瓜分侵略战败国的意思。

雅克萨自卫战胜利,清朝史给青少年详解

康熙王朝时期,沙俄对外扩张的速度越加猖狂,一路侵犯到中国的黑龙江地带,并占据了一些关键地区,在当地建立防御城堡,如尼布楚、捷连宾斯克、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等。

沙俄之所以盯着中国辽东地区不放,在扩充领土的目的之外,还觊觎着当地丰富的资源。辽东单森林覆盖面积就达到70多万,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而且辽东战略位置同样也很重要。由于辽东地区地处偏远,离中央集权所在地比较远,不为中原民族所熟识,当地清政府的兵力也不是十分强大,因此沙俄掠夺起来就更加方便。

然而,辽东之地虽然偏远,却是大清王朝不可失去的领土。努尔哈赤为之付尽毕生心血的大清龙兴之地,又岂可让他人的铁蹄肆虐?

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秦汉以后各朝均在此设官统辖。清朝建立之后,继续对这一地区行使管辖权,加强统治,分别在如今辽宁的沈阳、黑龙江的宁安、黑龙江的爱辉等地区设立将军,还把当地居民编为八旗,在沿江的重要地区建立了船厂,设置仓屯,在陆上开辟台站驿道,以发展水陆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谁也不会想到,俄国在16世纪时,作为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而且同中国相隔万里,到了清朝初期竟然如此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领土进行掠夺。

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沙俄就派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并于这年冬天越过了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领土,开始了四处抢掠,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的行径,黑龙江地区人民称其为“吃人恶魔”。

冬天过去,江水解冻后,沙俄匪徒又越过内河黑龙江闯入中国东北部,这次遭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激烈抗击。

对沙俄军的侵略行径,康熙帝多次遣使进行交涉、警告。但是这对于掠夺成性的沙俄来说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侵略军。

做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清军派人勒令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迅速撤离,俄军却派人窜至爱珲(今爱辉市)抢掠。得到康熙指令驻留辽东的萨布素将俄军狠狠地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全部焚毁,使雅克萨成为一座孤城,由此断了沙俄再度侵略的妄想。

侵入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侵略军一度被肃清,安稳了数年。不过,后来沙俄侵略势力又到雅克萨筑城盘踞。

沙俄的不死之心使康熙终于决意征剿。但是黑龙江一带没有驻兵,从宁古塔出兵反击,每次都因粮储不足而停止。沙俄侵略军虽为数不多,但由于有充足的军备物资,再加上尼布楚人与之贸易,如果战争一旦打响,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发展,造成边民不安的局面。(www.xing528.com)

针对这种情况,康熙采取恩威并用、剿抚兼施的方略,一边发兵对沙俄的侵略进行遏制,一边在黑龙江地区屯兵永戍,建立城寨,与之长期对垒。如果侵略军仍执迷不悟,则将其一举消灭,以除后患。

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月二十三,为了彻底消除沙俄的侵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清末时改为瑷珲),负责收复雅克萨。清军约3000人在彭春统率下,从爱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当即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当时侵略者拥兵450人,炮3门,鸟枪300支,面对清政府的强大武装采取拒不从命政策。清军采取主动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击。侵略军伤亡甚重,无奈之下向清军投降,还派遣使节与清军将领商量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清军赶走侵略军后,摧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下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外派人在爱珲、墨尔根等地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以备敌人卷土重来。

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沙俄侵略军竟然贼心不死,继续拼凑兵力,图谋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这次他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托尔布津中弹身亡,但是沙俄军队依然负隅顽抗。

冬季将至之时,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没有物资来源必定需要等待援兵,于是进行了更加严密的围困,试图彻底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近1年,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最后只剩66人。这次,沙皇一看情势不妙,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政府再次答应他们的请求,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至此,雅克萨反击战结束。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当时沙俄国内出现权力斗争,清朝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国内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噶尔丹谋反,割据叛乱势力十分猖獗,并且有意勾结沙俄,为了大局,康熙不得不在与沙俄的谈判上做出重大让步。两国最后达成和议,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俄军撤出雅克萨,毁掉雅克萨城,划定中俄边界。

《尼布楚条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大清帝国和沙俄帝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正式条约。

康熙大帝在创建了那么多的丰功伟业之后,又开创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先河。

康熙二十八年(1689),沙俄全权代表陆军大将费耀多罗和清王朝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在尼布楚签订了边界条约,条约的内容最主要的当属边境划分问题,关于地界划分的内容,即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沙俄。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

康熙历来主张“兵非善事”,迫不得已而用之,只要有一线和平解决的希望,他都不会轻易放弃。抗击沙俄也是以自卫为宗旨,即使位于战胜国行列,也丝毫没有瓜分侵略战败国的意思。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曼考尔在《俄国与中国》中说:“康熙并不想征服俄国,而是要向俄国表明:自己有力量和俄国进行谈判解决。”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雅克萨战役以及后来相应条约的签订,但清王朝此举确实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势头,使中国东北边境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了安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