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史纲:瓶颈危机的关键

中国人史纲:瓶颈危机的关键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发生瓶颈危机,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王朝建立伊始,人民还没有养成效忠的心理惯性作用。周王朝的瓶颈危机于第二任国王姬诵即位后出现。瓶颈危机结束,姬旦乘胜加强在东方的统治力量。

中国人史纲:瓶颈危机的关键

夏王朝和商王朝建立的初期,都曾爆发过致命的政治灾难。

夏王朝第五任君主和商王朝第三任君主时;也就是,当夏王朝开国后六十年左右和商王朝开国后四十年左右时。夏王朝政权接连被后羿和寒浞夺取,商王朝政权也落到伊尹之手。结果虽然传统的当权人的后裔取得胜利,但已经杀人千万,血流成河,而且这些后裔并不一定十拿九稳地可以得到胜利。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有这种类型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四五十年,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所谓若干年和若干代,只是为了加强印象而设,当然不会有人机械地去解释。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

发生瓶颈危机,原因很多,主要的是,王朝建立伊始,人民还没有养成效忠的心理惯性作用。新政权就好像一个刚刚砌好的新砖墙,水泥还没有凝固,任何稍大的震动都会使它倒塌。一旦统治者不孚众望,或贪污腐败,或发生其他事故,如外患内讧之类,都是引发震动的炸药。不孚众望往往促使掌握军权的将领们兴起取而代之的欲望。贪污腐败则完全背叛了建国时的政治号召,跟当初赖以成功的群众脱节。外患内讧之类的伤害,更为明显。

周王朝的瓶颈危机于第二任国王姬诵即位后出现。

公元前十二世纪八十年代的公元前1116年,第一任国王姬发逝世,儿子姬诵(周成王)继位,只有十二岁,还不能主持政府,由他的叔父姬旦(周公旦)摄政。姬旦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周王朝一切礼教和政治制度,包括前节所叙述的那些宗法制度之类的各种事项,据说都是他一手制定。他摄政后,把十二岁的侄儿挤到一旁,而自己以国王自居,这自然引起贵族的猜疑,认为姬旦终于会把侄儿杀掉。远在东方新被征服的土地上,有四个最强大的封国,联合起来反对他。这四个封国是:

一、管国(河南郑州)国君姬鲜(姬发之弟)

二、蔡国(河南上蔡)国君姬度(姬发之弟)(www.xing528.com)

三、霍国(山西霍州)国君姬处(姬发之弟)

四、殷国(河南安阳)国君子武庚(子受辛之子)

姬鲜等三人是姬发特别分封的三个封国的国君,拥有强大兵力,组成一条互相呼应的防线,防范并监视商王朝的残余子武庚,称为“三监”。可是现在三个监视残余敌人的封国反而跟残余敌人结盟,子武庚当然非常高兴周王朝发生内战,他希望打得越厉害越好。“三监”把武器发给子武庚,又联络附近一些始终未被周王朝征服的奄夷部落(河淮平原)、淮夷部落(江淮平原),起兵讨伐姬旦。他们声势浩大,以致周王朝的东方疆土全部陷落,人心恐慌,中央政府动摇。姬旦只好做孤注一掷的亲征,天老爷保佑他,自公元前1115年,到公元前1113年,经三年苦战,终算把“三监”联军打垮。子武庚跟姬鲜被杀,姬度被贬谪到蛮荒地区,姬处被废为平民。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被废为平民”的惩罚,即从贵族阶层开除,剥夺掉一切只有贵族才有的特权。降为平民,在宗法制度中的严重性,仅次于砍头。

瓶颈危机结束,姬旦乘胜加强在东方的统治力量。九十年代·公元前1109年,姬旦把他所得到的新奴隶——再度失败的商王朝遗民和奄夷、淮夷俘虏,全部迁到黄河以南、洛水以北地区,兴筑两个相距二十公里的东西双子城,东称王城,西称成周——也称洛阳,城筑好后,即用这批奴隶开垦荒地,他们被称为“殷国顽劣的奴隶”,颈子上的绳索恐怕要系很长时间。

然而,就在洛阳筑城时,十九岁的国王姬诵,向他那劳苦功高的叔父姬旦下手,剥夺姬旦的一切权力。两年后的公元前1107年,姬诵又将有所行动,姬旦星夜向东逃走,投奔他儿子鲁国(山东曲阜)国君姬伯禽,又是两年后,公元前1105年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