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矮行星:命名过程与争论

矮行星:命名过程与争论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矮行星又称“侏儒行星”,它的命名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既然冥王星是大行星,那么它更应成为大行星,这将行星标准的争论推向了高潮。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增加了“矮行星”这个新分类,冥王星被列为第一颗矮行星,2003年发现的天体被列为第二颗矮行星,称为阋神星。矮行星离太阳较远,不能直接用肉眼观测,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连续几个晚上耐心地观测。

矮行星:命名过程与争论

矮行星又称“侏儒行星”,它的命名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引起了天文学家寻找第九大行星的兴趣,但第九大行星可能更远、更暗、更难寻找。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计算出新行星的可能位置,用望远镜在茫茫星海中找了十多年,直到突然去世,终是“壮志未酬身先死”。之后汤博终于在1930年发现了这颗新行星,它就是冥王星。但汤博错估了冥王星的大小,有天文学家提出将它降为小行星,但遭到一部分天文学家的反对。直到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了一颗星,它比冥王星更大。既然冥王星是大行星,那么它更应成为大行星,这将行星标准的争论推向了高潮。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行星的三个条件:必须绕着太阳运行;本身的重力必须使自身的外形接近球体;必须能清除运行轨道附近的残骸。冥王星显然不符合第三个条件,因为它的运行轨道上还有许多“海王星外天体”。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增加了“矮行星”这个新分类,冥王星被列为第一颗矮行星,2003年发现的天体被列为第二颗矮行星,称为阋神星。

冥王星和阋神星都在柯伊伯带上,这里已经不再形成行星,这里的天体分布得太开,也运行得太慢,难以产生碰撞聚焦成较大的天体。

矮行星离太阳较远,不能直接用肉眼观测,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连续几个晚上耐心地观测。(www.xing528.com)

通过阅读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哪些有关矮行星的信息,用简单的词或短语记录在下面的气泡图中;哪些不明白的,记录在下面的方框中,等我们对矮行星有更多了解了,再来探讨。

我们的疑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