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洞施工工法解析-隧道工程

明洞施工工法解析-隧道工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洞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独立式明洞可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接长式明洞可采用开挖与衬砌的施工顺序,分为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上部明挖先拱后墙法及部分明挖墙拱交错法3种。图7-5-1明洞施工方法3.部分明挖拱墙交错法此法较多地用于半路堑式明洞,或由于外侧地层较松,先做拱圈可能发生较大沉陷,先墙后拱法亦有困难时。

明洞施工工法解析-隧道工程

明洞是修建在隧道洞口或线路上起防护作用的重要建筑物,其结构形式分为独立式明洞和接长式明洞。独立式明洞大多设置在坍方、落石、泥石流地质不良地段;接长式明洞常用于隧道洞口,公路隧道有时需在洞口外设置遮光棚,高速铁路洞口的缓冲结构物亦属明洞类结构。

明洞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独立式明洞可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接长式明洞可采用开挖与衬砌的施工顺序,分为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上部明挖先拱后墙法及部分明挖墙拱交错法3种。

1.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

如图7-5-1(a)所示,这种方法适用于埋深较浅,且按临时边坡开挖能暂时稳定的对称式明洞。根据地质条件及开挖深度,选择临时边坡坡率1∶m、1∶n,从上往下分台阶开挖,直至路基设计高程。如果地质条件较好,也可只用一种坡率。纵断面图中所示的开挖为分台阶直立坡,是为了坡体的稳定。如果地质条件较差,则应将直立坡改为斜坡。随即灌注边墙及拱圈混凝土,并做外贴式防水层,最后进行两侧及洞顶回填。

先墙后拱法的优点是衬砌整体性好,施工空间大,有利于施工;缺点是土方开挖量大、刷坡较高。

2.上部明挖先拱后墙法

当路堑边坡较高,明洞埋置较深,或明洞位于松软地层中,不能明挖一挖到底时(全部明挖可能引起边坡坍塌),应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如图7-5-1(b)所示。其施工步骤为:开挖拱部以上土石(挖至拱脚),灌注拱圈,做外贴式防水层,进行初步回填,然后暗挖拱脚以下土石,灌注边墙,故又称明拱暗墙法。因边墙是暗挖,在选择挖马口方式时要慎重,以防止掉拱。

先拱后墙法的优点是土石方开挖量较小,刷坡较低;缺点是衬砌整体性较差,边墙的施工空间窄小,防水层施作不方便。

图7-5-1 明洞施工方法

3.部分明挖拱墙交错法(www.xing528.com)

此法较多地用于半路堑式明洞,或由于外侧地层较松,先做拱圈可能发生较大沉陷,先墙后拱法亦有困难时。

(1)先做外侧边墙法。

其施工程序如图7-5-2所示。

图7-5-2 先做外侧边墙法

① 先挖外侧墙基坑Ⅰ,然后将外侧墙Ⅱ砌筑至设计高程。

② 开挖内侧起拱线以上部分3,挖出后立即架立拱架灌注拱圈Ⅳ,如有耳墙时,同时做好耳墙。

③ 在拱内落底5,应随落随加支护,以保持内侧边坡的稳定。

④ 开挖内边墙马口,逐段施作内边墙Ⅵ,然后进行拱顶回填,并做防水层。

(2)挖开灌注边墙法。

若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的路堑式明洞,如开挖后发现地层松软,难于承受拱圈压力时,或采用先墙后拱法,出现路堑边坡明挖过深可能引起边坡坍塌等不安全情况时,均可采用挖开法或拉槽法灌注边墙。可在起拱线以上部分开挖后,采用跳槽挖井法先灌注两侧部分边墙,再施作拱圈,最后施作其余边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