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祖法兒国:明本《瀛涯胜览》校注,揭示里国特点

祖法兒国:明本《瀛涯胜览》校注,揭示里国特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里國開船,好風投西北行十[一]晝夜可到。其國邊海倚山,無城郭。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人物長大,體貌豐偉,語言樸實。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皆作“列”,依改。《諸番志》作薔薇水,云:“大食國花露也。”參見爪哇國白檀香注。土産乳香①,其香乃樹脂也。

祖法兒国:明本《瀛涯胜览》校注,揭示里国特点

自古里國開船,好風投西北行十[一]晝夜可到。其國邊海倚山,無城郭。東、南大海,西、北重山。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人物長大,體貌豐偉,語言樸實。王[二]者之扮,以白細番布纏頭,身穿青花如大指大[三]細絲嵌圓領[四],或金錦衣袍,足穿番靴或淺面皮鞋。出入乘轎或[五]騎馬,前後排列[六]象駝馬隊,牌手吹篳篥[七]②、嗩呐[八]③,簇擁而行。民下所服冠衣,纏頭長衣,腳穿靴鞋。

【校勘記】

[一]十:原缺,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補。

[二]王:原作“土”,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三]大指大:原作“指”,説本、淡本作“錦指”,國本作“絹”,據紀本改。

[四]圓領:原作“圓頭”,紀本作“蓋頭”,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改。

[五]或:原缺,據藝本、紀本補。

[六]列:原作“烈”,通“列”。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皆作“列”,依改。

[七]篳篥:原作“篳頭”,國本作“篳”,説本二字皆用草字頭,藝本作“哵咧”,今據淡本、紀本改。

[八]嗩呐:原作“鎖捺”,説本、淡本作“鎖”,藝本作“鎖呐”,據國本、紀本改。

【注釋】

①祖法兒(Zufar):《諸番志》大食國條作奴發,《星槎勝覽》《鄭和航海圖》作佐法兒,皆爲Zufar、Dhofar的對音,即今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端的阿曼佐法爾。

②篳篥:古代簧管樂器。起源於波斯南北朝時從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傳入,初名爲必篥,亦稱悲篥,隋代稱之爲篳篥,唐代又有觱篥之稱,宋代出現頭管稱謂,明代則篳篥、觱篥、篳栗、頭管均見於記述。以竹爲管,上開八孔,用蘆葦作嘴,明代改木制,民間流行稱管子或管。

③嗩呐:簧管樂器。銅制管口,木制管身,原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即波斯原名surna的音譯,或譯爲“蘇爾奈”“嗩拿”“唆呐”“鎖呐”。

如遇禮拜日,上半日市絶交易。長幼男女皆沐浴畢,即將薔薇露沉香香油[一]搽面及體,纔穿齊整新淨衣服。又以小土爐燒沉、檀、俺八兒等香,立於其上,熏其衣[二]體,纔到禮拜寺。禮拜畢各散,經過街市,香氣[三]半晌不散。婚喪之禮,悉遵回回教規而行,略無違背[四]

【校勘記】

[一]油:原脱,説本、淡本作水,據國本、藝本、紀本補。

[二]衣:原作“依”,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三]氣:原缺,國本闕文,據説本、淡本、藝本、紀本補。

[四]略無違背:原缺,據藝本補。

【注釋】

①薔薇露:即薔薇水。唐馮贄《雲仙雜記·大雅之文》:“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諸番志》作薔薇水,云:“大食國花露也。”《島夷志略》也作薔薇水。是蒸餾薔薇花所得的香水,波斯語作gulab,阿拉伯語作maward。

檀香(Santalum album):香木名。即檀香樹所産香木。木材極香,可製器物,亦可入藥。寺廟中用以燃燒祀佛。南朝梁沈約《瑞石像銘》:“莫若圖玅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祗樹。”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集解引宋葉廷珪《香譜》:“皮實而色黄者爲黄檀,皮潔而色白者爲白檀,皮腐而色紫者爲紫檀。其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紙封收,則不洩氣。”參見爪哇國白檀香注。

③俺八兒香:即琥珀,是阿拉伯語ambar的對音。參見溜山國龍涎香注。琥珀,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紅褐。質優的用作裝飾品,質差的用於製造琥珀酸和各種漆。藥用通淋化瘀、寧心安神。《漢書·西域傳上》作“虎魄”,源自突厥語xubix,一説來自波斯語kabrupai或希伯來語harpax。

土産乳香,其香乃樹脂也。其樹似榆而葉尖長,彼人斫[一]樹取香而賣。中國寶船到彼開讀賞賜畢,王差頭目遍諭國人,皆將其乳香、血竭、蘆薈、没藥、安息[二]、蘇合[三]、木鱉子之類來换易紵絲、磁器等物。

【校勘記】

[一]斫:原作“砟”,説本、淡本作“破”,藝本作“砍”,據國本、紀本改。

[二]息:原作“見”,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www.xing528.com)

[三]蘇合:原作“酥”,國本、藝本作“酥合”,據説本、淡本、紀本改。

【注釋】

①乳香(Boswellia carterii):又稱frankincense,爲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膠樹脂。主要産於非洲、阿拉伯半島。《海藥本草》云:“乳香生南海,波斯松樹脂也,紫赤如櫻桃,透明者爲上。”據《諸番志》卷下乳香條:“一名熏陸香……其樹大概類榕,以斧斫株,脂溢於外,結而成香,聚而成塊。”乳香有13種品次,最上等的名爲揀香,圓大如指頭的稱爲滴乳,最末等的名叫纏末。乳香入藥,功能活血止痛,去淤生肌。

②蘆薈(Aloe vera var.chinensis):又作奴會、訥會、油蔥,原主要産於非洲。馬來語aluwa,波斯語alwa,來自阿拉伯語alua或alwa,源自希臘語alua、alwa。印度俗名alia、ilva、eilya、elio、yalva,爲百合科長年生常緑植物,葉子大,條狀披針形,肉質肥厚,全年可採。植物體所含汁葉可以入藥,割取植物的葉片,收集其流出的液汁,熬成稠膏藥用。始載於《開寶本草》。《諸番志》記載以玉器搗研之,熬成膏,置於皮袋中用。主治熱風煩悶,可明目鎮心,還可解毒、殺蟲。

③没藥(Myrrh):阿拉伯語murr、波斯語mor的對音。橄欖科喬木,也名末藥,産於阿拉伯與東非索馬里(Somali),《海藥本草》引公元前5世紀徐表《南洲記》云:“没藥,波斯松脂也,狀如神香,赤黑色,味苦温。”但没藥並非産於波斯。《諸番志》卷下没藥條:“其樹高大,如中國之松,皮厚一二寸,採時先掘樹下爲坎,用斧伐其皮,脂溢於坎中,旬餘方取之。”

安息香(Styrax benzoin):别名安息香脂,爲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的乾燥樹脂。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云:“安息香樹出波斯國,波斯呼爲辟邪樹,長三丈,皮色黄黑,葉有四角,經寒不凋。”李時珍釋其名曰:“此香辟惡,安息諸邪,故名。”勞費爾否認出自安息(帕提亞)或波斯,以爲出産自蘇門答剌、婆羅洲和其他馬來群島地方。此香割取時,先流出的香樹脂品質最佳。以油性大、夾有黄白色顆粒、品味香、無雜質的爲好。加熱則軟化溶融,氣芳香,可開竅清神,行氣,活血,止痛。

⑤蘇合油(Liquidambar orientalis):蘇合香的油脂,粘稠狀,産自伊朗(古名蘇合國),故名。蘇合香爲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的樹幹滲出的香樹脂。《證類本草》記載:“陶隱居云,俗傳是獅子屎,今皆從西域來,色如紫檀,重如石燒之灰,白者佳,大秦人採蘇合,先笮其汁以爲香膏,乃賣其滓,其汁曰蘇合油。”《夢溪筆談》辨别出兩種蘇合:一種是紅色固體的,像硬木;一種是膠狀液體的,是一般使用的。功能開竅,辟穢,止痛。

此處氣候常如八九月,不冷。米、麥、豆、粟、黍、稷、麻、穀及諸般蔬菜、茄瓜,牛、羊、馬、驢、貓、犬、鷄、鴨皆有。山中亦出駝鷄,土人捕捉來賣。其身匾[一],頸長如鶴,腳長,高三四尺,每腳只有二指,毛如駱駝,吃緑豆等物,行似駱駝,以此名爲駝鷄。其駱駝單峰、雙峰[二]俱有人騎坐,街市殺賣其肉。

【校勘記】

[一]匾:後原衍一“徑”字,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删。

[二]峰:原作“岸”,紀本缺,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改。

【注釋】

①駝鷄:即鴕鳥(Strathio Camelus Comelus)。産於非洲沙漠地帶,是現存鳥類中體形最大、不能飛行的一種鳥類。

國王以金鑄錢,名倘伽。每個重官秤二錢[一],徑一寸五分。一[二]面有文,一面人形[三]之紋[四]。以紅銅鑄爲小錢,約重三釐[五],徑四分,零用此錢。國王於欽差使者回日[六],亦差[七]頭目[八]將乳香、駝鷄[九]等物進獻朝廷。

【校勘記】

[一]二錢:説本、淡本、亦本同。國本、藝本作“三錢”,紀本作“二分”。

[二]一:原缺,據説本、淡本、藝本、紀本補。

[三]形:原作“刑”,通“形”,通“型”。國本缺,據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四]紋:原作“文”,國本、藝本缺,據説本、淡本、紀本改。

[五]約重三釐:原缺,據藝本補。

[六]於欽差使者回日:原缺,據藝本補。

[七]差:原作“光”,國本作“著”,紀本缺,據説本、淡本、藝本改。

[八]頭目:原作“人”,説本、淡本同,紀本闕文,據國本、藝本改補。

[九]駝鷄:原作“駱駝”,據國本、説本、淡本、藝本、紀本改。

【注釋】

①倘伽:《島夷志略》朋加剌條作唐加。倘伽、唐加皆阿拉伯語和波斯語tanka的對音,又稱tanga,又譯爲天罡。本爲波斯貨幣名,指金銀小錢幣,也即伊斯蘭地區金幣或銀幣名。在波斯和講土耳其語的地方傳統發音是tanga或tange,印度次大陸用tanka,又譯坦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