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花园基金的历史起源与遗迹

广州花园基金的历史起源与遗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广州花园基金出现在商馆区时期,而且这个名词将会在本书的后续内容中被频繁提及,因此,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历史起源,我认为应该还是很合适的。当一些外国人于1858年1月返回广州的时候,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丝花园的痕迹。在瓦砾堆中依稀可辨的一段灰泥小径,就是这个昔日广州公共花园的唯一遗迹了。对于花园被毁坏,人们索赔2万银圆。

广州花园基金的历史起源与遗迹

由于广州花园基金(Canton Garden Fund)出现在商馆区时期,而且这个名词将会在本书的后续内容中被频繁提及,因此,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历史起源,我认为应该还是很合适的。

1720年,康熙皇帝向13位广州商人颁发牌照,允许他们与外国人通商,前提是他们要担保这些外国人在中国的国土上行为检点,保证这些外国人会缴纳关税和其他税费。

这13位广州商人很快就在珠江边的陆地上建起了13家商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片区域不属于广州市区,因为它超出了主城墙的范围。

这13家用于通商和居住的商馆所在地被中国人称为“十三行”,这批受到优待的广州商人被钦定为行商。行商们将商馆及其院子出租给不同的外国人。大清帝国的律例对这些外国人的日常生活做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制,禁止他们越商馆区半步。

威廉·亨特的《广州番鬼录》中,就有关于那个时代生活的有趣描述。不过,为了使商馆区的位置和占地形象化,在这里可能有必要提及一下存留至今的某些地标,即十三行附近的街巷名称。

商馆区大概就在如今省港澳轮船公司码头的位置,不过稍稍深入陆地一点,因为当时的河岸还在如今大新公司大楼的后面。商馆区南面珠江,东临西濠涌;这条河涌在过去的十年间被填平,变成了现在的太平路。商馆区的东西边界相距大约1000英尺[1],北面的边界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国银行街的十三行街,意思是13位行商的街道。

今天,在一条叫旗昌街的街道,还能找到两处旧商馆区时代的遗迹。旗昌街是一条位于大新公司大楼以东的巷子,以昔日美资旗昌洋行(Messrs.Russell & Co.)的中文商号“旗昌”命名,这个商号如今已经被新旗昌洋行(Messrs.Shewan Tomes & Co.)所继承。还有源昌街。看着街上依然随处可见的各种家畜,人们唯一能够联想到的,就是那条著名的“肥猪巷(Hog Lane)”[2]了。

商馆前面原本是一块空地,挤满了最低端的中国流动小贩。直到1840年前后,外国商人们才用尖桩将他们商馆前面的空地部分围闭起来,并由两位美国男士将美国商馆与其南面珠江之间的土地布置成花园。在花园的创始人承担了大约两年维护花园的开销和麻烦以后,人们委派了一个委员会去管理花园,并在全体外国居民中募集专款,用于支付花园的维护费用。

随后,另一个花园出现在了英国商馆的前方。鉴于英国商馆及其花园所在的地皮,由一份英国女王名下的租契所拥有,这个花园因此被称为“女王花园(Queen's Garden)”。为做区分,稍早建立的花园根据其起源史实,被称为“美国花园(American Garden)”。

美国花园和女王花园被肥猪巷这条历史上著名的中国街道所分隔。人们在经历了不少麻烦以后,获得了这条巷子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他们将肥猪巷迁离,把两个花园合二为一,由一个委员会进行管理,开销由全体外国居民支付。尽管两个花园已经合并,但是在传统上仍然保留了各自的独有名称。合并后的花园占地不大,是那个年代商馆区里的外国居民进行娱乐和锻炼的唯一场所。

在始于1856年的战争[3]期间,商馆区的花园和全部建筑物被一场发生于1856年12月14—16日的大火所烧毁。当一些外国人于1858年1月返回广州的时候,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丝花园的痕迹。在瓦砾堆中依稀可辨的一段灰泥小径,就是这个昔日广州公共花园的唯一遗迹了。

对于花园被毁坏,人们索赔2万银圆。最终,中国政府连本带利向英国当局合共支付了超过2.5万银圆。赔款的一半,即12817.53银圆,于1864年前后交到了广州的外国居民代表手中,另一半由英国当局保管至1869年或1870年前后。人们认为,前一半钱款代表对美国花园的赔偿,后一半钱款代表对女王花园的赔偿。至于依据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www.xing528.com)

据了解,这笔对女王花园的1.2万多银圆的赔款,其使用历史如下:特别授予广州的美国居民5000银圆,助力建造协和会堂(Concordia Hall)。余下的7000多银圆,放在汇丰银行定期存款,每年支取利息工部局(Municipal Council),作为维护沙面道路和桥梁的基金。

在结束商馆区的话题之前,似乎可以肯定,这片区域的精确地理位置已经被英国皇家海军军舰“迅速(Rapid)”号确定,因为在今天基督教沙面堂南面围墙对开的草坪上,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

不难想象,商馆在1856年12月14—16日被大火烧毁以后,有人在被大火烧过的瓦砾堆和废墟中,发现了这件关于商馆区位置的既有趣又可靠的证物。这件物品随后被巴夏礼先生置放在“新商馆区”[4],供后人凭吊。

花岗岩石碑的尺寸和碑文如下:

②1英寸约等于0.03米。下同。——编注

【注释】

[1]1英尺约等于0.3米。下同。——编注

[2]“肥猪巷”是外国人对十三行街道“新豆栏”的昵称。——译注

[3]战争指1856年10月底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译注

[4]“新商馆区”指沙面。——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