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崔府街:历史名人与遗迹

广州崔府街:历史名人与遗迹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泽泓崔府街中的民宅广州市朝天路西侧,西接玛瑙巷,有条崔府街。崔府街得名于南宋时在此有座崔府,当时一度成为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州发号施令的地方,也即是广州乃至广东的最高官署,更缘于这里住过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崔与之。当时,南宋与金开战,崔与之决定由官府解决军需。崔与之去世后,宋理宗为之罢朝志哀,遣官致祭,赐谥“清献”。今日崔府街上已不见崔府史迹,但留此地名,可供后人遥想先贤,追思往事。

广州崔府街:历史名人与遗迹

陈泽泓

崔府街中的民宅

广州市朝天路西侧,西接玛瑙巷,有条崔府街。崔府街得名于南宋时在此有座崔府,当时一度成为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州发号施令的地方,也即是广州乃至广东的最高官署,更缘于这里住过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崔与之。

说崔与之德高望重,一点也不过分。《宋史·表卷第四·宰辅》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崔与之曾任相4年,其实他一天也未到任,倒是先后13次向皇帝提出辞任此职。放着高官不做,连皇上任命也不接受。放在别人,有幸在辟雍(太学)听一回皇上“临雍”训示,说不定要在家门口挂上一个标有“天子门生”字样的大红灯笼,炫耀一辈子了。所以,状元出身的名臣文天祥都赞誉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

清献公(崔与之)燕居像

崔与之先世为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因战乱南迁,转徙江西宁都、广东河源,至其父崔世明始定居增城。崔世明耿直有志,却在科场屡试不爽,抱定“不为宰相,则为良医”之心,行医乡间。崔与之自小发愤读书,立志为民济时。32岁得友人资助,离家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入太学读书,35岁中进士,是岭南由太学生考中进士第一人。

崔与之走上仕途,历任浔州(今广西桂平)司法参军、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江西新城知县、邕州通判、宾州知州、广西提点刑狱、成都路安抚使兼知府。他为官清正,不畏权势,关心民疾,政声卓著。在浔州,储存备荒用粮的常平仓失修,他坚持不将粮食卖掉,而是撤官署之瓦修复粮仓。在淮西,他对王枢密之子在乡霸占寺田之事秉笔直判。在新城,平息了哄抢民廪的风波。当时,南宋与金开战,崔与之决定由官府解决军需。朝廷下令收购粮草,他设计了一套按时收购的做法,民不受扰,被推广到各地。任广西提点刑狱时,他到海南视察,革除诸多弊政税役,人们将其政绩刻板刊印,题为《岭南便民榜》。他到朝中任金部员外郎,掌管财政收入事,事必躬亲,属吏莫不震栗。(www.xing528.com)

崔与之在抗金斗争中迭现锋芒。他镇守扬州,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选守将、集民兵、浚城濠、修城寨,守边三年,令金人不敢深入扬州。浙东饥荒,流民争相渡江,他开城门抚纳,全活万余饥民。任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莅任四川,安定乱局,升任制置使。在四川,他任用贤能,整肃军纪,广积钱粮,对金人采用招纳投诚之策。其间以“年老多病,恐误国事”为由乞退,不获准而被召赴京。金人闻说崔与之离去,即欲兴兵入侵,崔与之随即率兵巡边,令金兵不敢妄动。他在四川甚得人心,川人敬颂他为“岭南古佛,西蜀福星”,入祀成都“三贤祠”。离任时,他对奇玉美锦一无所视,沿路对按惯例的馈赠一概谢绝。离开四川,他辞了礼部尚书之职,归隐岭南。

回到广州,崔与之安家在今崔府街,时年已67岁,本想过几天安稳日子,新即位的宋理宗却格外倚仗他,一连授他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湖南安抚使、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知府、江西安抚使、吏部尚书等职,崔与之一再上疏,力辞所封官职。就在他77岁高龄这年,发生了戏剧性的事件。广州摧锋军远戍建康(今南京),待遇不公,酿成兵变,回师广东,围攻广州。城内人心惶惶,知州弃城逃遁,满城文武官吏,连夜聚至崔府商求对策。崔与之挺身而出,率众登城,安抚叛兵。崔与之对叛兵晓以道理,又派门人李昴英、杨汪中下城向叛军安抚解释,大多数叛卒都放下武器,只有为首者怕追究责任,率部分叛军逃亡肇庆据城对抗。这时皇帝下旨封崔与之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准其在家办公。为迅速平定叛乱,崔与之临危受命,在家中指挥各路兵马围攻叛军。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崔府成为广东最高衙署之由来。数月后叛乱平定,崔与之上奏表彰平叛有功者,却不提自己之功,并辞去安抚使兼知广州之职,还把此职应得俸禄全部退还国库,赢得朝野盛赞。随后朝廷封他为参知政事(副丞相)之职,崔与之数次上表力辞,还将在广为帅半年的薪俸如数交回官库,未受分文。

此后宋理宗封他右丞相兼枢密使,又派他的门生李昴英回广州宣召,但他先后13次上表辞谢,以年老体衰为由,不就任。终于,皇帝命他以丞相之职退休。他晚年养老于家,没有增置园池产业,家中所养的也就是一对白鸡,没有什么古董玩物。他管教亲属甚严,不许亲属干政。就在获准退休这年冬天,崔与之去世,享年81岁。此前,他上奏皇帝写道:“东南民力竭矣,诸贤宽得一分,民受一分之赐。”他常说:“官职易得,名节难全。”他当官47年,没受过一次弹劾。临终遗嘱:“不许作佛事,子侄不得求官阶。”崔与之去世后,宋理宗为之罢朝志哀,遣官致祭,赐谥“清献”。宋理宗曾书“菊坡”二字,赐给崔家。唐代贤相张九龄谥“文献”,崔与之与其并称“二献”,为后人所推崇。一直到清代,在广州城内学宫街、白云山蒲涧寺、河南漱珠岗都建有崔公祠以纪念他。

崔与之很有文才,他的文集《崔清献公集》为文明白严谨。他倡导经世致问的学问,形成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在岭南思想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清代在广州越秀山建有菊坡精舍,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书院,由大学者陈澧当山长。

崔与之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词笔老健,开创了“雅健”为宗的岭南词风。岭南在崔与之之后,词家才稍著称于世,故崔与之又被称为“粤词之祖”。

今日崔府街上已不见崔府史迹,但留此地名,可供后人遥想先贤,追思往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