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景写生:感觉培养,绘画入门

外景写生:感觉培养,绘画入门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于人物、静物的写生来说,风景写生更加注重感觉的培养,更容易入门。写生对于绘画语言的熟练有很大促进作用。这一阶段讲一个“入”字。

外景写生:感觉培养,绘画入门

艺术的本质在于用艺术语言解释我们所思考的世界风景写生并不是画你看到的世界,而是你感受到的世界。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不是和照相机一样的照搬,而是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一、外景写生的意义

绘画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喜好,每个孩子都愿意用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愿意通过绘画去了解世界。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在很多人身上渐渐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于绘画这种创造美的方式怀有某种期待,即使对于那些不从事视觉方面工作的人来说,学习一下绘画也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好处。相比于人物、静物的写生来说,风景写生更加注重感觉的培养,更容易入门。

对于专业视觉工作者来说,风景写生就不单单是培养审美这么简单了,写生并不是随便坐在那里就能起笔的。首先要选景,美丽的风景并不都适合入画,“风景—照片—绘画”这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等式,所以“哪些风景可以入画”就成为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考虑怎么构图,色调的控制,虚实的布局等。所以,从专业的角度去创作风景写生,是极为耗费精力的事情,很多画家在创作时忘我,结束时会异常疲惫。整个创作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分析、取舍、控制,这对于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外景写生的作用

1.掌握表现技法

把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描述出来,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时,都会产生某种情绪,这种感情如果用艺术的手段展现出来,那就是艺术品,诗人用语言去展现,就会出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而音乐家用旋律与节奏,可能就会弹出《月光》;而画家用色彩,就会创作出《印象》。所以,所有的艺术品都需要用某种技术性的方式才能创作出来。这就是“艺术语言”,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练习、研究才能够掌握的。

写生并非是把看到的景色完全照搬,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构世界。在写生训练中,要区分主次,取舍概括,分清层次,表达境界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写生对于绘画语言的熟练有很大促进作用。

那些在艺术史上留下名字的艺术家基本都有个特点:“在他之前没人这样,在他之后人们开始学他。”如图1-1所示,从神、到贵族、到普通人、到风景、到形式、到心灵。蓝与黄的表现手法沿着思想解放的路径在展开,艺术的传承脉络清晰可见。我们读画,重要的是读懂艺术家解读世界的方法。

图1-1 蓝与黄的艺术历程——从神到内心

2.提高审美眼光

生存与繁衍是人类审美的源泉,有利于生存的形式多半会被认为是美的。比如说对称,在自然界中,对称的生物更容易生存下去,这样他不需要为了平衡各个部分而耗费更多的能量以及技巧。“简单即美”不仅是说说而已,每种生物都在追寻用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生存,由此衍生的一系列规则并演化成许多的审美法则。所以,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客观世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并提升审美理念。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取美,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境、气势、情调、趣味、韵律等,都是在风景画中需要追求的。

3.借景言志、借景寓情(www.xing528.com)

画中之景并不仅仅是景物本身。岁寒三友松、竹、梅,当它们入画时,所代表的已经超越了实物,附加了很多人文情怀。这在中西方的绘画中都有所表现,但对于不了解画面所表述的人文背景的人来说,可能在认知上会有误解。所有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时,都没有照搬风景这一说,他们都在取舍,毕竟选择哪些元素进入画面,能充分体现画家所要表现的想法。如图1-2所示,法国画家莫奈著名的系列画作《睡莲》取材于自家花园中的风景,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实景”与“画作”之间有巨大的差异,现实中的景物会作为视觉元素在画面中重新组合。

图1-2 莫奈的花园与莫奈的《睡莲》系列

4.开阔眼界,培养创作理念

如图1-3所示,风景或奇险,或辽阔,或雄壮,或灵秀,或现代,或古朴……每一种风景在画家看来,都可以启迪灵魂。高山、大海、森林、草原……很多审美意象必须切身感受才能体会。这种感觉不能用语言、图片甚至视频去替代。只有通过身临其境,才能获得最真实和深入的感受,根据这种感受所创作的作品才是真实和深入的。当我们的感受积累足够多时,艺术才能足够丰富。

图1-3 上海浦东与山西南太行山风景(摄影:郭文杰

三、外景写生的阶段

艺术总有相通之处,书法中有临帖一说,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务求形似、神形兼顾和得意忘形,这三个阶段套用在风景写生上是一样的。

1.备求形似

初学写生最苦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像。这一阶段讲一个“入”字。研究如何才能“画即所看”。初学者需要训练和提升绘画基本功,努力做到深入刻画想要表达的事物,熟练掌握绘画语言。但当我们进入这一阶段的成熟期后,绘画技巧反倒成为我们的禁锢,画面往往存在整体感欠佳,画风僵硬不灵动的问题,这是市面上大多数“行画”的通病。不过,“形似”是初学者无法逃避的阶段,只有深入进去,才有可能升华出来。

2.神形兼顾

当绘画技巧本身成为绘画的障碍时,我们需要“破”除这种障碍。这一过程是异常艰辛和痛苦的,因为艺术家要亲手打破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技术、习惯和方法,重新建立艺术语言,找到自己独特的“似与不似之间”。成熟的标志就是个人风格的形成,画面神形兼顾、以求神似为主。

3.得意忘形

到了这一阶段,便是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博采众妙,融而化之,浑然天成,物我无间,可名列史书,令后辈膜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