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登文化遗产:官庄子木楼和黄龙岗墩年代待定

永登文化遗产:官庄子木楼和黄龙岗墩年代待定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官庄子木楼结构紧凑,木质精良,装饰工艺精美,是现有保存较完整的民居,且距离鲁土司衙门旧址较远,其具体修建年代还待考证。黄龙岗墩遗址无详细史料记载,据当地人世代相传,黄龙岗墩建于清乾隆年间,并有“斩龙”之传说,其建筑年代和功用还待考证。2012年永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登文化遗产:官庄子木楼和黄龙岗墩年代待定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官庄子木楼

官庄子木楼位于永登县民乐乡黑龙村,官庄初级中学院内,四面环山,谷地地势平缓,木楼原为连城十九世土司鲁承基住宅,原建筑规模及始建时间无记载。现仅存二层木楼1座。木楼坐北朝南,硬山式建筑,木楼面阔3间11.65米,进深3间10.73米,面积约125平方米。木楼正脊施吻兽,前设廊,门四扇中对开,廊柱施花纹装饰,西次间北山墙有木楼梯可至二楼,二楼槅明间与东次间为扇门,室内地表用青砖铺设,二楼走廊东西有拱形门。官庄子木楼结构紧凑,木质精良,装饰工艺精美,是现有保存较完整的民居,且距离鲁土司衙门旧址较远,其具体修建年代还待考证。是研究古民居建筑风格、鲁土司的后期历史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12年永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元通

元通寺位于永登县河桥镇蒋家坪村北约3000米山岑社,西依燕东屲山,东临大通河。据当地人世代相传,元通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坐东朝西,现有大殿、对厅、山门及南北厢房,山门和厢房为新修建筑,占地面积约383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设廊,硬山顶,正脊施吻兽为龙,垂脊施凤凰,供奉藏传佛教护法神和“九天卫方太乙明素圣母元君”,建筑面积54平方米。对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设廊,建筑面积47平方米。始建年代需考证,元通寺为藏传佛教和道教相融合的宗教寺院,对研究藏传佛教和道教在河桥地区及周边的传播以及当地群众的宗教信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www.xing528.com)

2012年永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黄龙岗墩

黄龙岗墩遗址位于永登县城关镇满城村北,为庄浪河东岸台地,西距庄浪河约800米,黄龙岗墩俗称四角墩。黄龙岗墩底东西长34米,南北宽26.5米,面积901平方米,高12米,顶部东西长28米,南北宽22米。黄龙岗墩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8-12厘米,墩体外围用青砖包砌,东、西、南、北有拱形门,四门于墩体中部成穹窿顶。墩体东侧台阶至墩顶,墩顶中部有建筑三层,成八角形,底层门向北,内供无量祖师,外施回廓,二层分南北两殿,北殿供孔子,南殿为文昌宫,三层为魁星阁。黄龙岗墩遗址无详细史料记载,据当地人世代相传,黄龙岗墩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并有“斩龙”之传说,其建筑年代和功用还待考证。

2012年永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岗墩(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