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质量问题整治技术:底座施工与仰拱混凝土措施

常见质量问题整治技术:底座施工与仰拱混凝土措施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7仰拱填充顶面仰拱混凝土人工凿毛防治措施:①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现场严格管控仰拱二次填充混凝土凿毛工序,盯控新鲜混凝土露出面积、混凝土面冲洗工作。④桥梁工程作为主要施工通道,施工车辆过往频繁,导致套筒损坏。图4.9底座板表面裂缝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施工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步。

常见质量问题整治技术:底座施工与仰拱混凝土措施

1.隧道基底凿毛不到位(图4.7)

(1)现象:隧道仰拱填充顶面,仰拱混凝土采用人工凿毛,凿毛质量差。

(2)原因分析:

①技术交底不清楚或落实不到位。

②凿毛设备配置不到位。

③现场管理人员检查验收不到位。

图4.7 仰拱填充顶面仰拱混凝土人工凿毛

(3)防治措施:

①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现场严格管控仰拱二次填充混凝土凿毛工序,盯控新鲜混凝土露出面积、混凝土面冲洗工作。

②采用专用凿毛机。在施工过程中,采用2台凿毛机为一组、一前一后、多组分段施工的方法进行凿毛,不仅能保证凿毛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时间,缩短了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

③加强内部管理,责任到人。

2.桥梁保护层钢筋连接不到位

(1)现象:防撞墙预留连接钢筋没有和防撞墙外侧纵向钢筋连接好或者连接不稳定而导致受力分布存在问题。

(2)原因分析:

①作业人员对技术交底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足,施工随意。

②后期安装防撞墙模板时破坏了绑扎好的钢筋。

(3)防治措施:

①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在防撞墙预留连接钢筋的施工中,应当穿过防撞墙内外两侧的纵向钢筋,预留钢筋的标钩端朝上钩住防撞墙外侧纵向钢筋,然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②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保护层,通常都会垫上一些砂浆来抬高防撞墙预留钢筋的位置。

3.桥梁底座板钢筋施工问题

(1)现象:在桥梁底座板钢筋结构的安装施工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常见问题:

①结构钢筋塌卧现象,采用短钢筋来支撑,导致桥面防水卷材被刺穿。

②接地钢筋焊接成品保护不周会引起防水卷材被烧坏,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道床板安装中,焊接残渣会对中间隔离层造成损坏。

③凸台钢筋和底部钢筋的连接不稳定甚至未连接,导致凸台钢筋孤立成为浮筋,对凸台钢筋的抗剪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2)原因分析:

①钢筋面积太大或者施工人员的踩踏。

②接地焊接时与桥面防水层隔离措施不到位。

③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随意。

(3)防治措施:

①在钢筋的安装和绑扎中,垫块的数量一定要足够,尤其是凸台周边的垫块数量一定要确保。在对保护层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钢筋网进行矫正,季节性混凝土的浇筑可以用简易移动桁架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防撞墙上行走以免破坏混凝土结构和凸台钢筋网。(www.xing528.com)

②在接地钢筋的焊接施工中可以垫上一些石棉板来保护防水卷材。

③逐一检查凸台钢筋标钩端是否和底部钢筋网连接牢靠。

4.桥面套筒损坏(图4.8)

(1)现象:梁体表面预埋套筒偏斜或数量不足,连接钢筋歪斜,起不到抗剪作用。

图4.8 连接钢筋歪斜

(2)原因分析:

①现场技术交底不清楚或落实不到位。

②套筒位置不正,且固定不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触碰套筒导致偏位。

③套筒封闭不严,混凝土浆液流入套筒内。

桥梁工程作为主要施工通道,施工车辆过往频繁,导致套筒损坏。

(3)预防措施:

①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将每孔梁套筒数量和间距交底清楚。

②套筒固定牢固,混凝土振捣避免触碰套筒。

③套筒口封闭严密,防止混凝土浆液浸入。

④在施工现场,加强对梁体预埋件的保护,同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提前策划,避免车辆损坏套筒,对不能施工的套筒采用钻孔植筋处理,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5.底座板裂纹(图4.9)

(1)现象:底座板表面存在裂缝,限位凹槽四角有放射型裂纹。

图4.9 底座板表面裂缝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施工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步。

②混凝土材料的不均匀导致裂缝产生。

③限位凹槽防裂钢筋绑扎位置偏位。

④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干缩。

(3)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应选择温度变化范围较小的时间段进行。

②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规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遵守“三低一高”的原则(低胶材、低用水量、低坍落度、高含气量);严格控制拌制混凝土坍落度。

③底座板凹槽四角防裂钢筋若与上层钢筋网片纵横向钢筋冲突,可现场截断上层钢筋网片纵横向钢筋。

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同一浇筑横断面采用4台振动棒,2台50振捣棒振捣,2台30振捣棒随后收面,左右侧同步浇筑、同步收面;重点控制凹槽四周振捣质量;采用一毡一膜的养护方案及时养生至少7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