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填方路堤的填筑规范及观测要求

高填方路堤的填筑规范及观测要求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照设计边坡填筑,不得缺填。高填方路堤每层填筑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填料,按有关规定执行。高填方路堤当材料来源不同,其性能相差较大时,应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高填方路堤必须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观测方法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观测资料应提供给监理工程师审查,以便作出路面铺筑的有关决定。

高填方路堤的填筑规范及观测要求

(一)高填方路堤的一般规定

(1)水稻田或常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 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在20 m以上时,可按照高填方路基施工。

(2)在进行原地面清理后,如地基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按照图样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处理或加固。

(3)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照设计边坡填筑,不得缺填。

(4)高填方路堤每层填筑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填料,按有关规定执行。

(5)高填方路堤当材料来源不同,其性能相差较大时,应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

(6)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比应符合图样要求,且不宜小于1∶2。

(7)半挖半填的一侧高填方路基为斜坡时,应按规定挖好横向台阶,并应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对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进行清理。

(8)高填方路堤必须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观测方法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观测资料应提供给监理工程师审查,以便作出路面铺筑的有关决定。

(二)高填方施工方法

(1)施工前先填筑试验段。填筑试验段可取得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有关数据以指导施工。

(2)高填方地段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前仔细对填方区进行现场勘察,掌握填方区地质情况,对于特殊地基,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按特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基底处理;对于一般原地面,先将原地面树木、杂草及腐殖土清除,并疏干积水、晾晒、平整,原地面横纵坡坡度陡于1∶5的地段挖成宽度不小于1 m的台阶,然后用压路机碾压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3)填方区上料。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50 cm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由远及近进行卸料,一层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进入摊铺和整平阶段。

(4)填方的平整。当填方区一层填料上料完成后,按层厚50 cm的松铺厚度,采用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初步摊平,并在初平后的填料上来回碾压,完成初步压实。每层初步平整完成后,并形成一定的路拱以利排水。对机械无法到达的边角处应采用人工找平。

(5)填方的压实。在经过平整后的填层面上采用大吨位振动式压路机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4~0.5 m,纵向碾压轮迹重叠0.4~0.5 m,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4 km/h之内;初压时采用静压,然后改为振动压实,其压实遍数均由试验确定。机械无法到达边角处或压实机械不能达到要求的地方,采用强夯处理。

(6)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路堤填筑前,每种填料按试验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各填层所测得的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填筑压实度规范要求,否则要继续进行碾压,或对填料进行含水量分析,看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若偏大或偏小,则分别采取翻松晾晒和洒水湿润等措施进行处理,然后重新进行碾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7)沉降稳定观测。施工前,在离路基沉降区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埋置2~3个观测基点,用全站仪水准仪精确定出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在路基两侧的路堤坡脚处、坡脚以外2 m和4 m处每隔200 m分别对称埋置3个测点,测点用钢筋混凝土桩制成。在路基填筑前根据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用全站仪观测定出测点的初始位置,并做好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对测点进行一次观测(测点位移变化不大时,可3 d一次或7 d一次),并记录观测数据。当测点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超出规范要求时,地基沉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必须立即停止填筑,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待路基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www.xing528.com)

(三)高填方土质路基填土注意事项

1.填筑用土的要求

(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

(2)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

2.基底处理的要求

(1)原地面横坡度不陡于1∶5时,基底应清除草皮;横坡度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 m,每级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 cm。

(2)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必须清除树根、杂草。应先压实再填筑。

(3)水塘、水沟等处,应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

3.填筑施工的要求

(1)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不得大于30 cm。

(2)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3)填筑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填压密实。填筑时应先填中间,逐渐填至边缘。原地面不平时,应从低处开始填筑。

(4)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不因潮湿及冻融而变更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如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路基下层,其工作面宜做成坡度为2%~4%的双向横坡,以利排水。填筑上层时,不应包覆在透水性较好的下层填土的边坡上。

(5)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6)当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 m。

(7)若土的压实采用压路机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