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抗震设计问题解析:钢结构最大高宽比和抗震等级不符

建筑抗震设计问题解析:钢结构最大高宽比和抗震等级不符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8.1.2 本章适用的钢结构民用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8.1.2的规定。表8.1.3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注:1 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和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设计问题解析:钢结构最大高宽比和抗震等级不符

【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8.1.2 本章适用的钢结构民用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8.1.2的规定。

8.1.2 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978-7-111-46319-1-Chapter06-4.jpg

注:塔形建筑的底部有大底盘时,高宽比可按大底盘以上计算。

8.1.3 钢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8.1.3确定。

8.1.3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www.xing528.com)

978-7-111-46319-1-Chapter06-5.jpg

注:1 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和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2 一般情况,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9度的构件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低一度确定。

【解析】

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在合理的前提下比《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适当放宽高宽比要求,增加了表注,规定了底部有大底盘的房屋高度的取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年的修订,将2001版规范对不同烈度、不同层数所规定的“作用效应调整系数”和“抗震构造措施”共7种,调整、归纳、整理为四个不同的要求,称之为抗震等级。不同的抗震等级,体现不同的延性要求。按抗震设计等能量的概念,当构件的承载力明显提高,能满足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的要求时,延性要求可适当降低,故允许降低其抗震等级。

甲、乙类设防的建筑结构,其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的规定处理,不再重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