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峁遗址:中国最大史前城址

石峁遗址:中国最大史前城址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属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流域, 河流东西两岸地貌差异明显,西侧沙梁绵延,东部梁峁纵横 ,秃尾河众多支流即发源于东岸梁峁山地中。据考古资料初步研究,石峁城址初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沿用至距今3800年前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誉为21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

石峁遗址:中国最大史前城址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属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流域, 河流东西两岸地貌差异明显,西侧沙梁绵延,东部梁峁纵横 ,秃尾河众多支流即发源于东岸梁峁山地中。石峁遗址在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

考古资料初步研究,石峁城址初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沿用至距今3800年前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誉为21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

石峁城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气势恢宏,构筑精良,为国内同时期遗址所罕见,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

皇城台为一处四围包砌石砌护墙的高阜台地,位于内城中部偏西,整体呈顶小底大的“平顶金字塔”状,是石峁城址内城和外城重重拱卫的核心区域,三面临崖,仅东南部以“皇城大道”与内城相接。台顶面积8万余平方米,为大型宫殿建筑区域,发现了大量夯土基址、池苑及石雕人像等重要遗迹、遗物。

石峁遗址示意图

内城将“皇城台“包围,依山而建,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之上,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现存长度5700余米,墙宽约2.5米,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1米有余。外城是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现存长度4200米,宽度和高出现今地表高度同于内城,面积190余万平方米。

外城东门址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由内、外两重瓮城、门道、包石夯土墩台、门塾、马面等设施组成,总面积2500余平方米。周边地层及遗迹中出土了玉铲、玉钺、玉璜、牙璋、陶器、壁画和石雕头像等重要遗物,尤以“头骨祭坑”及“藏玉于石”现象引人注目。外城东门址所见的内、外瓮城及马面等遗迹系国内确认的最早同类城防设施。

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有两处,一共48个头骨。一处位于外瓮城南北向长墙的外侧;一处位于门道入口处,靠近北墩台。这两处人头骨摆放方式似有一定规律,但没有明显的挖坑放置迹象。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年龄在20岁左右。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枕骨和下颌部位有灼烧迹象。

外城东门址( 北—南)

外城东门址平面图

考古发掘出玉铲、玉璜等完整的玉器6件。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缝隙中,另一种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距离地面都比较近,具有奠基祭祀的性质。

头骨坑(南—北)(www.xing528.com)

玉器出土情况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大致有两类,一种是较早发现的单体石雕人头像,另一种是2018年集中出土于皇城台的“大台基”南护墙区域的30余件精美石雕。新发现石雕成组地出现在宫殿建筑的外墙,是在城址最核心区域的大型宫殿类建筑的装饰。绝大多数为雕刻于石块一侧的单面雕刻,以减地浮雕为主,雕刻内容可分为符号、人面、神面、动物、神兽等,有一些画面长度近3米,以正脸的神面为中心,两侧对称雕出动物和侧脸人面,体现出成熟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的发现对进一步理解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石峁城址的社会功能不同于一般的史前聚落,已经跨入了早期城市形成时期邦国都邑的行列之中,对于重绘公元前2300年前华夏沃土上“万邦林立”的社会图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目前,石峁遗址尚在继续深入发掘中。

桂子访石峁,诗曰:

拂去埃尘叩殿门,

千年何觅史前村。

时空穿越寻遗迹,

城址犹存辨旧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