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地域文化,构建优越生态的新农村景观

基于地域文化,构建优越生态的新农村景观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规划思路区域乡村景观规划是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树立尊重自然的思想,顺应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努力维护和恢复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构建同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生态系统,构成具有优越生态功能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乡村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耕地斑块,尤其是基本农田斑块。区域乡村景观规划框架属于宏观的和粗线条的,但是它是乡村景观的基础。

基于地域文化,构建优越生态的新农村景观

区域乡村景观规划是宏观的乡村景观规划。其大小可能包括几个村的中尺度小区域乡村景观,根据需要也可以包括地区、省区和大区域的大尺度乡村景观。在这些乡村景观中,除了各种类型的农田、牧场、人工林和村庄等景观单元外,河流、湖泊、山脉和大的交通干线也将作为其中的景观单元。开展区域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可以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一)规划思路

区域乡村景观规划是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树立尊重自然的思想,顺应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努力维护和恢复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构建同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生态系统,构成具有优越生态功能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区域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规划思路和方法是:首先,对规划区域范围做详细的景观调查和评价;其次,在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发展目标,预测景观格局的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第三,根据规划目标,针对实际问题,做出综合景观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

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确定合理的区域景观格局。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完善城市景观—乡村景观—自然景观三位一体的景观格局。

(2)建设乡村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耕地斑块,尤其是基本农田斑块。

(3)控制乡村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建设具有宜人景观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4)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补偿和恢复乡村景观的生态功能。

(5)在工程建设区要节约工程用地,重塑环境优美、与自然系统相协调的乡村景观。

(三)规划原则(www.xing528.com)

乡村景观规划有以下五项规划原则。

(1)人地关系协调原则:既保证人口承载力又要维护生存环境,达到区域开发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人口增长相适应、相协调。

(2)系统综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景观要素,将局部同区域整体景观结合起来,力求区域景观整体系统的优化

(3)生态美学原则:在保护乡村生态系统的同时注重景观的美学价值,达到生态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统一。

(4)远近结合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方向,重视原有乡村景观资源的利用和改造,对区域内景观格局进行合理布局,并在时序上做出安排,分步骤完成。

(5)技术经济可行有效的原则: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四)规划框架

划定规划区的范围和边界,对规划区内景观的各构成因素做调查和评估。分析评价的内容有:①自然生态因素,包括土地、水、大气、地貌、生物和矿藏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建筑物、各种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技术经济和历史文化等;③视觉因素,包括视阈、视点、视线和视景等方面的分析评价。在景观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对景观的整体功能与结构现状做出分析,然后根据区域开发的方向和景观格局建设目标,确定区域景观建设的任务,编制该区域景观规划的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应指出该区域景观现状基础,指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和保护、景观建设的原则,划分出三类区域:①景观保护区,这类区域是严格禁止开发的,依据完整的自然景观过程和格局特征,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②景观控制区,这类区域可以有限制地开发,但必须开发与保护并重,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③景观建设区,这类区域可供开发,开发强度大于景观控制区,但也要开发保护,构成自然—人工复合的良性运转的生态系统。

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控制区和建设区内景观格局、土地利用方向、斑块的大小和布局、廊道宽度和布局等做出指令性的规定,作为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区域乡村景观规划框架属于宏观的和粗线条的,但是它是乡村景观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