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材Z向收缩率-钢结构设计原理

钢材Z向收缩率-钢结构设计原理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附加要求板厚方向的 Z 向收缩率,以防止钢材在焊接时或承受厚度方向的拉力时,发生分层撕裂。钢板的 Z 向性能可通过做试样拉伸试验得到,一般以断面收缩率作为评定指标。该标准将钢板 Z 向断面收缩率分为 Z15、Z25、Z35 等 3 个级别,它对应的zψ相应为 15%、25%、35%。对于厚钢板,为防止层状撕裂的发生,需对其 Z 向性能提出要求。Z 向断面收缩率大于 20% 的钢板,其层状撕裂一般可以避免;当 Z 向断面收缩率小于 20% 时,则有可能发生层状撕裂。

钢材Z向收缩率-钢结构设计原理

钢板在长、宽和厚度三个方向的机械性能有差异,沿轧制方向性能最好,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性能稍差,沿厚度方向性能则又次之。用一般质量的钢轧成的钢材,尤其是厚钢板(板厚 > 40 mm),由于钢中的硫、磷偏析和非金属夹杂等缺陷,局部性的分层现象往往难以避免。在钢结构制造中,由于钢材质量和焊接构造等原因,当构件沿厚度方向产生较大应变时,厚板容易出现层状撕裂,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接头更为不利。厚钢板层状撕裂现象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钢结构工程的质量与施工进度,如未被发现与处理,还会危及钢结构工程的安全。应附加要求板厚方向的 Z 向收缩率,以防止钢材在焊接时或承受厚度方向的拉力时,发生分层撕裂。

1.层状撕裂的发生

钢板和型钢都是经过辊轧成型的,辊轧有热轧和冷轧之分,一般钢结构所用钢材为热轧成型,冷轧只用于生产小截面型钢和薄板。热轧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见图 2.12),钢锭浇注时形成的气泡和裂纹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焊合,从而使钢材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图2.12 钢的轧制使晶粒细化

然而,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因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等)经过轧压后被压成薄片,仍残留在钢板中(一般与钢板表面平行),而使钢材出现分层(夹层)现象。这种非金属夹层现象,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恶化。

钢板的层状撕裂一般在焊接节点中产生(见图 2.13)。焊缝冷却时会产生收缩变形,焊缝的收缩变形使钢板沿板面垂直方向受到很大的拉力,如果钢板很薄或没有对变形的约束,钢板会发生扭曲从而释放应力。但如果钢板很厚或有加劲肋、相邻板件的约束,钢板不能自由变形,而只能通过钢板在垂直于板面方向产生很大的应变来适应这种变形,则在钢板中可能产生层状撕裂。在约束很强的区域,由焊缝收缩引起的局部应力可能数倍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远远大于由设计荷载引起的应力。一般厚钢板较易产生层状撕裂,因为钢板越厚,非金属夹杂缺陷越多,且焊缝也越厚,焊接应力和变形也越大。

2.钢板的 Z 向性能

钢板沿厚度方向的受力性能(主要为延性性能)称为 Z 向性能。钢板的 Z 向性能可通过做试样拉伸试验得到(见图 2.14),一般以断面收缩率作为评定指标。(www.xing528.com)

试件采用圆柱体,可由整个板厚加工而成。试件直径 d0=10 mm(板厚>25 mm 时),长度 l0≥1.5d0,并沿钢板轧制方向的任意一端中部截取。试件拉断后,其断口处横截面面积 A1比原横截面面积 A0的缩减百分比值zψ,称为厚度(Z 向)的断面收缩率,即

图2.13 层状撕裂过程

图2.14 Z向拉伸试件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适用于厚度 15~150 mm 及屈服点不大于 500 MPa 的镇静钢钢板。该标准将钢板 Z 向断面收缩率分为 Z15、Z25、Z35 等 3 个级别,它对应的zψ相应为 15%、25%、35%。对这 3 个级别的钢材还规定含硫量相应地分别小于 0.01%、0.007%、0.005%。断面收缩率的级别越高,其抗层状撕裂的性能越好,含硫量越高,断面收缩率的级别越低。

对于厚钢板,为防止层状撕裂的发生,需对其 Z 向性能提出要求。Z 向断面收缩率大于 20% 的钢板,其层状撕裂一般可以避免;当 Z 向断面收缩率小于 20% 时,则有可能发生层状撕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