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阜沙镇志:七姓祠自然村概况及历史

中山市阜沙镇志:七姓祠自然村概况及历史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末至清初已有人垦耕,1897年建有一座社祠,取名“七姓祠”,该自然村与河段均以“七姓祠”命名。万阜公路、东阜公路经此村过。1958年称西河片,含第一、二、三、四生产队。村舍聚落沿西河东、西两岸延伸长度1.5公里,呈线状分布;村舍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东河自然村在人民公社化时称第五生产队,后分出第十四生产队。该村是中山抗日根据地之一。万阜公路、东阜公路经村过;地字河北通鸡鸦水道,可航行5吨位船只。

中山市阜沙镇志:七姓祠自然村概况及历史

七姓祠 在阜沙镇政府西偏北3.6公里处,卫民村委会驻地,学校、卫生站设于此。明末至清初已有人垦耕,1897年建有一座社祠,取名“七姓祠”,该自然村与河段均以“七姓祠”命名。1959年曾称牛一2片,包含第六、七、八生产队。1983年从第六生产队分出第十三生产队。村舍聚落沿河东、西两岸延伸1.2公里,呈线状分布,20世纪80年代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至2005年,全村民房多为钢筋混凝土楼房,个别为砖木结构平房。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有耕地1329亩;主产稻谷,次为甘蔗和塘鱼。改革开放后由于征地开办工业厂房,至2005年,全村耕地仅有668亩,全村人口200户,633人。万阜公路、东阜公路经此村过。七姓祠河北连鸡鸦水道,可航行10吨位船只。

西 河 在阜沙镇政府西4公里处。1826年顺德县人迁此筑围建村、垦耕,属牛角围(原称永胜围)的西面,故名西河。1958年称西河片,含第一、二、三、四生产队。村舍聚落沿西河东、西两岸延伸长度1.5公里,呈线状分布;村舍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至2005年,全村民房多为钢筋混凝土楼房,个别为砖木结构平房。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有耕地1115亩;主产稻谷,次为甘蔗和塘鱼,后因征地开发,2005年有耕地245亩。2005年有农户245户,1002人。该村是中山抗日根据地之一,是阜沙地区新中国成立前最早有中共“地下组织”的村。万阜公路经此村过,西河及围边河均可航行5吨位船只。

东 河 位于牛角永胜围西部,距阜沙镇政府3.8公里。1826年顺德人到此筑围开河建村,位于西河村之东,故名东河。民国时期建有社祠(社头公),称清潮社。村落沿河东西两岸自北向南延伸1.2公里,呈线状分布,民国时期民房全为茅草房,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建砖木结构平房,20世纪末实现砖屋化。东河自然村在人民公社化时称第五生产队,后分出第十四生产队。(www.xing528.com)

2005年东河村有53户,275人,总耕地460亩,主产水稻,次为塘鱼和蔬菜。是中山抗日根据地之一,万阜公路、东阜公路经村中过,河道接鸡鸦水道,可航行5吨位船只。

地字河 在阜沙镇政府西偏北3.2公里处。明末至清初已有人垦耕。1826年顺德县人迁此筑围定居,筑围挖河时按古代《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字次排列,村旁之河属“地”字河,村因而得名。含9、10、11、12生产队。21世纪初,全村民房多为钢筋混凝土楼房,个别为砖木结构平房。村舍聚落沿河东、西两岸延伸1.2公里,呈线状分布。

1989年有耕地1147亩,主产稻谷,次为甘蔗和塘鱼,后因征地,2005年有293户,1013人,耕地986亩。该村是中山抗日根据地之一。万阜公路、东阜公路经村过;地字河北通鸡鸦水道,可航行5吨位船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